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虚拟全景呈现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

2016年12月07日 06:42:1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原标题:虚拟全景呈现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

虚拟全景呈现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

  昨天下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诗歌朗诵会暨“记忆之盒”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龙虎网承办,旨在通过“记忆之盒”、巨型二维码、虚拟全景、实景诗歌朗读等表达形式,以“记忆长存、照亮未来”为主题,表达中国人民牢记历史、追求和平的夙愿。

  记者在现场看到,巨型二维码长宽均为4米,二维码图案由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拼成,从高处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全市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虚拟全景,这也是南京首次通过虚拟现实和360度场景的方式完整地呈现丛葬地。而一个个“记忆之盒”则象征着一位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扫描盒子上的二维码,可以看到幸存者的资料介绍以及当年他们所遭遇的苦难。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的前身是金陵女子大学,当年这里曾经是南京国际安全区。启动仪式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91岁的杨翠英和78岁的周文彬,讲述了他们亲历的那段悲惨岁月,并将印有自己照片的“记忆之盒”放置在二维码上,象征着记忆长存、历史永记。“我们一家被杀了4口人啊,我爸爸死的时候才30多岁。我妈妈从此白天哭、夜里哭。”满头银发的杨翠英老人说,当时家里没有吃的,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难民所里在发粥,她就一个人从大方巷步行去那里领粥,再小心翼翼地端回家。“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记忆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而当年只有1岁的周文彬睡在摇篮里,被侵华日军的子弹打掉了一个脚趾。周文彬说,“尽管当时太小没有直观的记忆,但那场浩劫的印记却在我身上留了一辈子。”

  南京师范大学播音系学生现场表演了诗歌朗诵《山河永固》和《紫金花》,用充满感染力的声音去回望那段黑暗的日子,去追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捍卫人类尊严的岁月。

  据了解,“记忆之盒”将于近日走进南京高校进行展示,最终将放置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昨天,参加“记忆之盒”展示活动的青年在扫描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丛葬地虚拟全景二维码。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