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南京大屠杀微观史调查启动 数百家庭记忆汇成史链

2016年12月01日 14:1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南京12月1日电 (记者 朱晓颖)南京老城南的高厦间藏着一片不多见的砖瓦房。记者走街串巷,穿过仅容侧身通过的楼梯,找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的住址。中国抗战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带领他的学术团队,在这里展开南京大屠杀微观史的调查。

  1日,朱成山向记者介绍,微观史学是相对于宏观史学而言的历史研究。微观史学关注细节,注重对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组织或制度等所作考证、比较、叙述性的历史研究。历史的微观研究是宏观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从今年10月份开始,朱成山团队对300多户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家庭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记录受害者整个家族记忆,将其环环相扣,汇成不容置疑的南京大屠杀史立体证据链。

  这项工作愈发刻不容缓。目前健在幸存者仅109位,平均年龄超80岁,身体安好、能够清晰表达的人更少。而幸存者,是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最典型的代表、活人证。

  81岁的马庭宝在家中精神很足,语气铿锵。每谈到南京大屠杀时失去亲人的过往,他不禁掩面痛哭。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马庭宝还是襁褓中的婴儿,长大后,他从家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父亲、舅舅、二姑夫被日军残忍杀害。

  马庭宝的哥哥马庭禄,也侥幸从劫难中幸存。他们对南京大屠杀记忆的相互印证,是这次调查的重点对象。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