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成都有个黑人“老”中医:满口四川话,药方字潇洒

2016年11月25日 14:27:32  来源:成都商报
字号:    

  迪亚拉正在号脉

  原标题:成都有个黑人中医 满口四川话药方字潇洒

  病房中浓浓的草药香气,病人吴刚侧躺在病床上,安静踏实地任由医生将加热的针,刺在腰椎的穴位上。镜头聚焦到那双扎针的熟练的手,白大褂袖子的袖口,露出的,是一双黝黑的手。再来仔细端详这位医生,肤色黝黑,戴着眼镜,这位中医竟是位黑人。

  他叫迪亚拉,是位来自非洲马里的黑人中医。他在中国读书行医,已有30多年了。

  最初,这位黑人中医也曾不被病患接受,有不少患者一看到他转身就跑。而今,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有着博士后学位,“妙手神医”之称的迪亚拉,每天都有接连不断的患者慕名而来,专程找他看病,他已应接不暇。

  人物速写

  他是成都女婿

  来新都区中医医院3年,此前的迪亚拉一直在云南。他一直从事一项公益项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为昆明一带医疗条件欠缺的乡村培训乡村医生,并进行一些义诊。

  不过,迪亚拉此前就在成都生活过,在广州中医学院结束学业后,他曾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读博,拜过名师无数。而他,也成为全国首个外籍中医学博士。

  那是美好的年华,除了学业有所成,他还在那时,邂逅了一位成都姑娘,而今,她已是迪亚拉的太太,两个可爱孩子的母亲。

  医术高,医德却是迪亚拉更为人称赞和敬佩的地方。每天总有患者从各地寻他而来,直接找到他的办公室,执着地要找他看病。迪亚拉无论再忙,也没有不耐烦过,总会悉心问下病情,再解释下瞧病挂号的医院流程。

  别人问他周末或者下班都忙些什么,迪亚拉愣了下,仔细想了想,发现,“我好像很少有没有病人的时候……”

  镜头1

  国学

  可能比你还好

  “咱们中医啊,就是要讲究内外双修。这就像你吃饭,光喝汤不行啊,还得吃菜不是?”

  昨日下午2点,穿着白大褂,带着两位实习医生,迪亚拉正在住院大楼的老年病科的病房中忙碌。当患者们用四川话,甚至偏僻乡下的土话向他描述病情时,迪亚拉不仅听懂无障碍,还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往来沟通。那口音,不看本人,没人会怀疑他不是本地人。

  4号病房里,患者于兰露出脚踝,迪亚拉熟练地几下按压后,拿出针,刺上穴位。“痛吗?应该不太痛吧?感觉痛的话尽量先不要动哦,忍一下,古人说得好嘛,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几位临床的病人禁不住笑出声来,他们喜欢极了这位“洋中医”的细心和幽默,更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除了中医医术高明,更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文言文等等,精通极了。诗歌古文,张口就来。

  从4号病房出来,迪亚拉连忙又转身进入9号病房。病人吕英在等着他针灸肩周。扎针中,迪亚拉不忘安抚病人的情绪,让她放轻松。

  吕英问,为啥内服药还要搭配外扎针?

  迪亚拉一边精准地扎着她的肩周穴道,一边用四川话答,咱们中医啊,就是要讲究内外双修。这就像你吃饭,光喝汤不行啊,还得吃菜不是?

  吕大姐这边儿忙完,一名笑盈盈的护士姐姐找了来,“迪博士,胳膊酸,你好久帮我扎两针哇?”“好嘞,现在就行,这就来!”只看一根根细针刺入护士姐的手臂,而后加上艾条加热。“这就叫热灸,通过加热更能够增进疗效……”迪亚拉一边扎针,一边用川普跟身边的人讲解针法和疗法。

  迪亚拉正在给人看病

  镜头2

  方言

  可能比你还懂

  最初本地话水平只能分辨成都话与重庆话,不过现在,成都几乎各区县的口音,他都能区分个一二了。

  “我的四川话还可以,但是说不出新都味儿”,迪亚拉很开朗,谁都喜欢跟他聊天。来新都将近3年,他说自己最初本地话水平只能分辨成都话与重庆话,不过现在,成都几乎各区县的口音,他都能区分个一二了。

  除了标准的四川话、普通话,迪亚拉还会说广东话、北京话、法语、当然还有英语。

  “我来中国30多年,扎了根在这里,语言自然就熟练了”。生于1964年的迪亚拉,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他生于一个医药世家,自小就爱学医。1984年他来到中国,是来北京学西医。然而,他却很快选择了中医。“我觉得既然来了中国,肯定就要学这里的东西,学西医在各国都一样学,但中医却是只有中国才有”。

  写药方

  前往了广州中医学院学中医,迪亚拉与中国的同学们一起,从《医古文》学起。别说他一个老外,连中国同学们啃起这些内容来都费劲。“整个第一学期,我很挫败,觉得云里雾里”。也不出意外的,《医古文》没及格,但其实全班一大半的同学都没及格。迪亚拉还是受了打击,立志一定奋起直追。

  他跑去书店,买了一大堆字典,《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天天背,天天看。这些字典辞典,他到现在还时常翻阅。他的中文、古文水平扶摇直上,第二个学期开始,不管中文古文还是中医专业课,就都一直是名列前茅了。

  《黄帝内经》他张口就来,就是那时候背诵过的。

  一直到现在,与中医结缘30年,他身上随处都是中华传统的元素,比中国人还中国人。爱吃水饺、爱穿唐装、爱读古诗、爱说谚语,连平日闲暇时读书,读的也是文言文……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