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9日新媒体专电 题:“代秒族”频现,是网购帮手还是变相“黄牛”?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阳娜 张璇
随着“双11”临近,各大电商平台早早发力,陆续推出“秒杀”“秒抢”等促销活动。近年来,“双11”等不断流行的网络促销节催生了一批“代秒族”“代拍客”。这种专门替网络消费者进行抢购的服务是否合理?会不会影响网络购物公平?会否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代秒族”:一张优惠券赚50元
“双11”又要来了,不少网购达人早已把“购物车”装满,只等着11月11日凌晨那一刻开始抢购。实际上,如今“双11”的战线被拉得更长,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多家电商平台早已陆续推出了赠优惠券、秒抢等相关活动。
上了一天班已没有足够精力在半夜守着电脑抢单,但又不想错过这么好的促销机会,怎么办?适应这一需求,电商平台上涌现了一些“代秒族”“秒杀客”,专门提供秒抢服务。
24岁的吴先生就是代秒族一员。他是一名在校学生,今年通过“代秒”优惠券,以50元价格卖出4张京东满减300元的优惠券,赚了200元。
吴先生告诉记者,一次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有消费者在收优惠券,就萌生了“代秒”优惠券的念头,并在尝到甜头后专门开了两个帐户用于抢优惠券。
吴先生说,实际上一张券卖50元不算低,但照样有人收。因为对于这些买家来说,用优惠券可以减300元,他们还相当于“赚”了250元。
对此,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读博士徐超说,不少平台发放优惠券的时间不合理,又是限量发放,的确存在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