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你未必知道的中秋趣闻:月饼本与中秋无关

2016年09月15日 11:30:11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原标题:你未必知道的中秋趣闻

  ■梁勇

  清朗的夜空一轮明月,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尽管中秋节已有千百年历史了,但它的一些节俗和典故未必如我们所想的那样。

  月饼本与中秋无关

  历来以为月饼是中秋食品,其实它原本与中秋无关。

  魏晋以后,随着面粉加工技术的进步,饼食在中原迅速发展。《太平御览》引《赵录》说,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季龙,“好食蒸饼,常以干枣、胡桃瓤为心蒸之”。唐代则留有李渊“应将胡饼邀蟾蜍”的佳句。到了宋朝,安徽寿县有包馅的油酥糕点,据说解决了赵匡胤的饥饿而被称为“大救驾”。

  到了明朝,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这多少还有些科普的口气。晚明时期,月饼祭月才渐趋普及。《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帝京景物略》曰:“向月而拜……饼有径二尺者。”

  这么大的月饼自然要分而食之,于是月饼就有了阖家团圆的意味。由此,“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的传统正式定型。

  月神最早不是嫦娥

  常以为月神理所当然是嫦娥,其实更早的时候以西母为月神。

  甲骨文中有“若东母西母”。其中,“东母”指“太阳”,“西母”即“月亮”,即《礼记》强调的“祭日于东,祭月于西”。西母即西王母,住在西方昆仑的她“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这大约是远古虎图腾部族的首领。《古今图书集成》引《鸿苞轩辕黄帝纪》进一步描述:“神人西王母者,太阴之精,天帝之女也。人身虎首,豹尾蓬头,戴胜颢然,白首长啸。”这坐实了西王母是“人身虎首”的月神。

  宋朝《太平御览》说:“西王母国前弱水中,有玉山白兔。”1991年发现的西汉新莽时期墓内壁画中,端坐云端的西王母随身有捣药玉兔、蟾蜍、九尾狐、凤鸟等。由此可见,月亮里的小白兔、蟾蜍什么的,原来最早是西王母的贴身宠物。

  那么,嫦娥后来怎么成为月神呢?这仍与西王母有关。《淮南子》 有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后羿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之药,结果被嫦娥吃掉了。这是天机,还是预谋?反正,嫦娥最终因为西王母而上天了。

  赏月有啥奇闻

  中秋节是一个赏月时令。同样赏月,古人还发明了邀月、玩月、赏月、吟月、问月、捉月、伴月……雅兴四溢,诞生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传奇。

  唐人张读在《宣室志》记载,太和年间有一位周生,学成道术,中秋之夜与客人饮酒赏月。当时月色晶莹,他对客人说,我能摘月置于怀中。说罢,取绳子两条,以筷子做踏步制绳梯登天取月。天色昏暗后,待他回室,居然从怀中取出一块直径寸余的小月亮,“一室尽明,寒入肌骨”。

  更离奇的还有吴彩鸾事迹。从唐初裴铏《传奇·文箫》开始,历经唐末杜光庭改编,以及宋元文人一路渲染。故事说的是,钟陵西山中秋节夜,书生文箫于朋友聚会邂逅一女孩,因女孩唱词有“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句,提到双方的名字,文箫便领悟她或是月宫仙女。二人私聊时,突然有天降仙童颁布天书,以女孩私泄天机为由,贬她为民妻十二年。于是,“姝乃与生下山,为夫妇”。最终的大结局是,“居十年,各跨一虎飞升”。后人所谓的“神仙眷属”,就是指他们两位。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