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3年前被洪水冲毁的堤坝仍未修好。汛期来临,住在附近的张女士很是担忧。
曾经的“竹林景点”如今十分冷清。
随着汛期到来,成都大雨不断,不少周边江水河流的水位线出现上涨。家住新都区清流镇水梨村的张女士每天多了一项必备“工作”——时不时去她家附近的清白江边看看,观察一下水位线有没有涨上来。
“3年前的‘7·9’洪灾将我们这里的河堤冲垮了一大截,今年到处都是大雨,要是真的水涨上来,我们这些住在河边的居民第一个遭殃。”在张女士和附近的居民眼中,这个因为堤坝被冲垮而形成的大坑,无疑于是心中的“定时炸弹”。
“三年都没有修,邻居已经有搬到镇上去的了,哎,这里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呀!”对于“张女士们”的疑虑,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新繁站同心堰养护段的工作人员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目前,该段堤坝的修复工作已经准备妥当,待资金全部到位后,有望下半年展开工作。
堤坝沦为“断头路”
农家乐仅剩一家
7月11日上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新都区清流镇水梨村同心堰,穿过大片稻田,走过路边残林,原本的堤坝赫然已成“断头路”,一个长约30米的河堤已被完全冲毁,在原地形成一个高约8米、长约30米的“大坑”,而残存的堤坝上,则满是青苔杂草。
顺着湿滑的碎石走下堤坝,记者看到,原本是河堤的位置已是荒草遍布,在这个“大坑”中,还堆放着不少建渣和生活垃圾。
就在被冲毁路段的不远处,记者发现一块指示牌,上面标示着“竹林景点”几个大字。作为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生态农业村,水梨村将乡村旅游作为当地村民的增收手段之一,被冲垮堤坝上曾是一片竹林,人气很旺。而如今,只有一处亭子,林中精巧的小桥,还回忆着这里曾经的美好。
“有两家人搬到镇上去了。”张女士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担心洪水会再漫上来,另一方面,“断头路”似的构造和“大坑”,也存在安全隐患。
令不少村民唏嘘的还有堤坝冲垮后,对周边农家乐生意的影响。“堤坝被冲垮了,竹林也没有了,绿道也断了,谁还来玩。”一位村民说,一年不到,附近原本有的八九家农家乐都倒闭了。记者沿路数过去,仅有一家农家乐的广告贴在路边。
居民日夜担忧
每天都去观察水位
沿着被冲垮的堤坝外围,约有十余家人户毗邻而居,张女士家距离断堤最近。从张女士家出门右拐,走过长约5米的梁家大桥,再往前约莫5米,就是堤坝边缘。堤坝断口处,毫无保护措施,向下约莫8米高度,就是浅滩和湍急的清白江水。
“当时水涨得太快了,雨啪啪啪地下得太大了,水几乎漫到了堤坝上,然后一大段就被冲垮了。”张女士告诉记者,被冲垮的堤坝建渣,当即就被河水带走,原本以为洪灾后,堤坝会被很快修复,谁知道一等就是3年。
2013年“7·9”洪灾之后,清白江水梨村段并未出现过水位过度上涨的情况。去年,在被冲垮堤坝的尽头,一座拦河坝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这给村民们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但今年,全国到处的雨都下得那么大,有些大城市都被淹了,我现在日夜担心,三年前的洪水会回来。”看着河水,她对记者叹气道,“现在我每天都会时不时来这里看看。”
官方回应
为何三年都没修葺?
“根据风险评估程度决定修复先后顺序”
在被冲毁堤坝的尽头,就是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新繁站同心堰养护段的工作站。7月11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这里时,相关工作人员正在库房检查应对洪涝灾害的应急物资,沙袋、石头、铅笼……满满当当堆满整个房间。
“今年汛期前,我们就做好了应急准备工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年前的“7·9”洪灾中,新都出现了堤坝被冲毁的情况,在后来的修复中,主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程度来决定先后顺序,“比如二绕下的堤坝,当时在第一时间就修复了。”
对于水梨村的情况,该名工作人员坦言,去年10月,一座拦河坝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而在该水域的上下游,过去三年也都根据现实需要增加了拦河坝。
“从今年的情况看,目前,该段的情况良好。”翻开工作记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最大雨量出现在7月5日,达到了350mm,“对比2013年洪灾中的1500mm,现在的情况是可控制的。”
什么时候开始修葺?
“准备工作就绪或下半年就开工”
毁掉的堤坝就一直搁置着吗?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招标网上搜索到了该段面修复工程的招标公告,名为《新都区清白江2013年“7·9”洪灾水毁堤防(第二批)修复工程(清流镇水梨村、新繁镇清白街、新民镇静方村片区)和新都区毗河》的公告在今年1月登出,其中提到,新都区清白江拟新建3处4段总长1501.7m的堤防(护坡),其中清流镇水梨村左岸265.2m护岸,整个工程计划工期180天。
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招标工作已经结束,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已就绪,就等着资金到位。“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开工。”
据了解,汛期期间,该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轮班工作,保证全天24小时对流域河段的监测工作,“我们也希望河堤能够快点修好,让村民们能够放心。”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江茜 实习生陈禹毅摄影吴小川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