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你有没有发现:朋友圈里无朋友

2016年07月08日 15:31: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当微信人均一个,无人不用时,便不再是一种联系方式,成为我和你沟通的介质,而是一种社交,一个圈子,一个微媒体,成为我和他们的舞台。

  也就是说,微信中已经没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好友。你不会和他们谈心,不会和他们见面,甚至一连几年,都不会对他们说一句话。你们没有任何联结,只是互为观众,互为演员,在手机的某个App中,一天天地继续。

  你有时候也会觉得莫名其妙:我根本不认识这几百号人,为什么我要加他们?

  其实很简单。

  人类都是逐利的。而微信好友,在我们的认知中,也是一条路,可以通往某种未知的利益。

  2015年,我曾经在空间发过一句话:努力的最大红利之一,就是曾经的偶像们,会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你的微信好友。

  是的,我加了很多偶像。

  当那些经常刷爆公共话语圈的人,在我的微信里,弹出一个对话框:我通过了你的好友验证请求,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聊天了……那种猝不及防的激动,能让你忽然间语无伦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慢慢地靠近。仿佛人生巅峰,一个劈叉,就可抵达。但后来发现,有什么用啊?

  他们不会和我说半句话,不会为我点赞评论,不会鸟我年终奖发了3888,公众号涨了38个粉,过年胖了3斤8。

  根本不是一个段位,沟通与交流就不会发生。情感也就当然不存在。我依然是我,偶像依然是偶像。

  有一回,我壮了壮胆,问一个人:男神,我下月去北京,可不可以去看你?

  1分钟,没理。

  2分钟,没理。

  ……

  我就这样,被当成透明人一样,无视了。

  什么叫咫尺天涯,什么叫可遇不可求,什么叫最熟悉的陌生人,什么叫“不动声色地,让你明白自己的斤两”,我瞬间明白了。

  但我会拉黑吗?当然不会。

  因为:一、加到男神已经不容易;二、虽然今天本姑娘确实处于金字塔的倒数十八层,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跃出地面,不再爬行,像个人一样直立行走,那时候,也许男神就会看我一眼,然后与我合作某个项目,一起双赢。那么,留着未来的合作呗!

  想到这里,我就大慈大悲地,把这事儿过了。

  当然,直到今天,我依然和他没有任何瓜葛。但,微信的实质已然凸显:它不再是熟人圈,而是合作圈,即人脉圈。

  大家基于潜在的、未来的、可能的利益,聚在一起,看能不能从中找到合适的伙伴,来达成一桩合作。暂时没有,但不代表未来没有,留着呗,或许人脉就在明天变现。

  举个例子。一个销售员,加了一个老板的微信,表面上看是想交朋友,但实际上是期望未来某一天,老板能带来大单,或帮他介绍到大单。或者,自己创业时,能通过他筹到一笔创业基金。

  而他加了另一个销售员微信,潜意识里,也是想通过互相打探,了解行业信息,看他能赚多少,玩什么项目,人靠不靠谱,未来,有没有机会合作。

  他加了一个女人微信,最初的时候,以为有性的好处可图。不在当下,即在未来。后来发现绝无可能,就死了心,定死为“朋友”。

  而那些只能闲聊,无半点利益可图的,往往一言不合,当即拉黑,甚至未曾一言,就已拉黑。

  这种现象我们都再熟悉不过。甚至,你也因为类似原因,加了大量鸡肋式好友,以为是人脉伏笔,未来的某一天,就可以揭开一个光明的悬念。

  悬念能否揭开,是另一个问题。暂不讨论。我们继续讨论,微信的关系本质。

  在早期,它确实是一个熟人与熟人的交流工具。但后来,当我们拇指一点,就可以添加一个好友,心情不爽,就可以拉黑几个好友时……它的朋友圈,已不足以称为朋友圈。

  它的好友,也不足以称为好友。交友的门槛低,必导致“好友”的关系浅。断交的代价低,必导致双方投入的情感少而廉价。因此,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说是一种合作关系,或准合作关系,而非亲友关系。我们在其中,更大的意图是寻找可能的利,而非可能的情。

  前天,一个小姑娘告诉我,为什么她加了那么多人微信,却从来找不到人聊天?

  原因很简单。

  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打底,没有相似的价值观扶持,微信好友就只是微信上的“好友”,是一个晃荡的数字,是一串朋友圈沸腾的符号,终究无法入心。

  真正的朋友,一直在微信之外。

  他是活生生的人。即使你卸了微信,卸了QQ,卸了微博,他还是在那里。从不因一个平台的消失而消失,也不因一个App的热闹而热闹。这样的朋友,不只是彼此生命的互助方,也是彼此生命的参与者。

  最后想说,微信中也有好友,比如我们家可二,就在我微信中,但大家的情谊,早在平台之外发生,而非通过微信开始。如果交往模式是后者,结识至交的想法,很可能会落空。毕竟,朋友圈已非朋友圈。(周冲)

[责任编辑:张晓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