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戏剧村外景。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上官云)随着演出市场的发展,从鼓楼西剧场到蓬蒿剧场,再到繁星戏剧村、蜂巢剧场等,近年来,北京这些各具特色的民营剧场成为一道难以忽视的风景。然而,光鲜之下,亦需要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面临水涨船高的各项费用,有的民营剧场开始谋求与商业共舞的发展模式,有的则仍然坚持商业要让位于艺术,苦苦支撑。
水涨船高的租金
2016年4月份,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官网上公布了《2015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5年,专业剧场演出总场次8.41万场,较2014年上升2.56%,总收入146.25亿元,较2014年上升2.36%。其中,租场演出的场次和收入明显提升。
同时,该《报告》指出,由于场地租金大幅提升,导致部分演出场所关闭或转型,“一些民营剧场面临演出场所由于租金问题而关闭、搬迁的危机,如南锣鼓巷戏剧节主办方蓬蒿剧场因租约到期面临存亡危机,中戏北剧场租约到期后被改建为酒店”。
2005年,上文所提及的作为公共剧场的“北剧场”历史终结;“租金贵”是一大诱因。有媒体曾算了一笔账:当时北剧场算上场租在内一年的总开销可以达100万元左右;北剧场的场租是4000元一场,每年至少要上演剧目250场才能收回成本。如果再赶上演出市场不景气等原因,北剧场的亏损实难避免。
著名的蜂巢剧场所在地外景。
“租金是北京民营小剧场经营者长期的顾虑,很困扰。”繁星戏剧村董事长樊星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情况在今天也并没有太大改观”。
以艺术性为先的“木马”、“蓬蒿”
早前,那么对于小剧场来说,商业与艺术能否兼顾?无论是艺术水准、还是艺术特色,北京一些民营小剧场都曾拥有自己的“范儿”,但映衬到经营效果上,却似乎并不理想。
曾经红极一时的木马剧场或许是个较好的范例。木马剧场制作或演出的小剧场话剧一般有着比较鲜明的个性,比如颇被称道的《迷偶》、《驴得水》等等。唐虓辉本人对艺术也有着执著的追求和要求,不愿意向市场妥协。他认为,“不管是戏剧的艺术形式还是思想性,一定要精雕细琢,不能像流水线作业那样生产戏剧”。
道路边上挂着的“蓬蒿剧场”指示牌。
但剧场经营似乎比排出一部好话剧要难。此前,据媒体报道,木马剧场所在的苹果社区房租高昂,年房租要一百多万元,每个月房租十几万元,这对一个小剧场来说几乎就是天文数字。经营三年多之后,“木马”黯然告别北京。
颇具名气的蓬蒿剧场经营者王翔亦有着类似经营理念。他认为,所有商业运营都要为艺术让步,而戏剧最重要的是文学性。然而,蓬蒿剧场前期投入的120万元已是王翔多年的积蓄,最初每年房租24万元,而后每年达到93万元。
“团队运作费每年差不多60万元,制作演出费50万元。”按照王翔介绍的数据,除去政府各种形式的扶持补贴外,他一年要赔70万元,“再加上蓬蒿剧场受规模所限,只有86个座位,无法扩大经营”。
距离中央戏剧学院不远的一条小胡同里,蓬蒿剧场“隐身”其中。
艺术与商业能否共舞?
随着暑期来临,位于宣武门路口西北侧的繁星戏剧村变得比平时更加热闹。话剧《那次奋不顾身的爱情》正在上演。据繁星戏剧村方面介绍,该剧最高票价为200元,综合上座率80%左右,“星期五到周日票房几乎全满”。
但在刚成立时,繁星戏剧村并没有这样的“繁华”。2010年初刚开业不久时,看着可以容纳二百多人的剧场里仅有十几、二十个观众时,樊星会觉得有点“透心凉”。
“观众再少你也得演出,要让大家在想看戏的时候想到你。”在这种坚持下,剧场的平均上座率开始缓慢增长。为了配合剧场经营,繁星戏剧村开设了三个主题餐厅,同时还有美术馆、书吧,“我们要尽可能多一些收入途径”。
话剧《那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剧照。
此外,繁星戏剧村采取了多剧场的经营方式,保持每天都有两三个剧场在上演不同剧目,算下来,一年大约有七八百场演出。据媒体报道,与别的剧场不同,繁星戏剧村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商务合作部,目前繁星自制剧在保证艺术水准的基础之上,70%都有品牌植入:商务合作目前已经成为繁星的核心业务之一。
“北京是一个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存在可观的消费空间。”樊星介绍,目前北京民营小剧场基本都是在晚上演出,“其实下午演出应该常态化,也可以提高剧场的空间利用率”。
市场环境或仍然严峻
对于民营剧场经营的租金困境,樊星也颇有感触。他认为,从整体来看,这对民营小剧场发展更是个严峻考验,“我们盼着有一些扶持民营小剧院的利好政策出台”。
樊星进一步解释道,小剧场戏剧并不是一个高盈利的行业,但却是很多年轻艺术家展示自我的平台,从人才储备、产业模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对文化市场有着积极贡献,“如果因为资金问题,使得经营者、艺术家作出不得已的妥协,这个艺术创作的阵地就会失守”。
蓬蒿剧场入口处。工作人员介绍,没有演出时不允许随意参观。
“任何一家民营小剧场想形成自身品牌,就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演出。”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杨乾武指出,自2005年起,北京民营小剧场开始小有规模,吸引影视等各行业资金流入,但加上各种税收及其他一些必要费用,在迎来发展时机的同时,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租金贵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杨乾武说,如果大环境没有大的改变的话,这个困境可能也不会得到多大改善,“弱者会慢慢在竞争中被淘汰。它们也只能依据自身特点,各寻出路、各自谋求发展了。”(完)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