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童工之死:留守少年的最坏情境

2016年05月11日 08:23:00  来源:中青在线
字号:    

  无论是现实上演的悲剧,还是各类调查所呈现出的乡村底层少年与留守儿童的“原生态”,留守的话题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14岁又298天的王宁攀(化名),死在了工厂几百米外的出租屋床上。被同事叫做小攀的他,同母亲一起在广东佛山的这家内衣厂打工,因身份登记信息显示未满16岁,王宁攀被打上“童工”的标签,他的死,也难免让人对其工作环境和强度有所猜测。在湖南,有不少像王宁攀一样未成年即辍学出来打工的孩子。(《新京报》5月9日)

  一个不到15岁的童工猝死在出租屋床上。无论如何,都是突破一般人生活经验而又让人心酸的悲剧。更应该正视的:这类悲剧还不仅仅是个体性和偶发性的。记者通过探访王宁攀家乡发现,这类从学校辍学而提前“混社会”的“童工”并非少数。去年有媒体报道,国家社科基金的一个课题组深入西部一个偏远村落,微观揭秘了乡村底层孩子们所不为外知的日常“江湖”。而这个“江湖”与此次记者调查发现的,乡村底层留守儿童沉迷于网游、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多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王宁攀的个案虽属极端,但其背后对应的留守问题却真实而普遍。

  在记者探访的王宁攀家乡的儿童生活状况中,迷恋网游和被留守,是当地学生过早辍学、普遍厌学的两大主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乡村学生迷恋网游可能与被留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内在联系。在上述田野调查中,调查者发现,一些留守学生由于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往往会通过拉帮结派来结成共同体。当地网吧管理松弛,大开方便之门,说留守儿童从网游中寻求一种虚幻的安全感或并不算虚言。从网吧对未成年人的照常开放,到对学生出入网吧只剩老师与他们徒劳地“打游击”的现象,不得不让人追问:那些要求建立的对留守儿童的公共干预机制,到底在哪?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