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0年前,当7所高校被确定为自主设置本科专业试点时,何时全面放开的悬念已然铺展。10年后,改革的“靴子”终于落地。在教育部近日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除了国家控制布点专业(62种)和目录外专业,其余444种目录内专业的设置均可由高校“自己说了算”。
行政枷锁的重量终于减轻,拥有难得的自主空间后,获权的高校却将面临用权的抉择。学术与市场的天平上,本科专业的设置该往哪里添砝码?升级与提格的诱惑下,各地高校又该如何抉择“加减法”?
规定“打折”?
“行政拍板”大行其道,专业新设流程粗糙
一个新专业的生成,要经历怎样的流程?
翻开教育部刚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其中对于高校设置专业的条件、程序等作了详尽的规定。而参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试点高校的流程,通常包括院系申报、专家组论证、学术委员会审议、教务部门审核、主管校长或校长办公会批准等步骤。
不过,纸面规定却充满“打折”的可能。“试点的7所大学都是控制本科规模的重点高校,近些年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因此在设置本科专业时十分谨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坦言,目前开设新专业诉求较多的是二本三本院校,在升本提格、经济利益或高校政绩的刺激下,可能会导致专业设置的盲目和随意。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