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   正文

媒体调查航班“诈弹”事件 最常见目的系泄私愤

2012年10月19日 11:1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新华调查)题:以法律之剑,斩断制造航班“诈弹”的黑手

  ——武汉深航航班遭恐吓案件庭审沉思录

  一句“玩笑”导致飞机紧急迫降,为出风头想着“诈”飞机……近期,航班“诈弹”事件在各地频发。17日,武汉深航航班“诈弹”事件在湖北襄阳开庭审理,被告人是否按造成严重后果从重判罚广受关注。专家建议,应当给社会一个明确的法律严惩警示信号,让今后妄图“诈弹”的人明确其严重后果。

  是否造成严重后果从重处罚成为焦点

  “我只说一次,刚起飞的9706有爆炸物,起飞45分钟后爆炸。”在湖北襄阳的审庭现场,公诉方播放这段录音证据,被告人熊毅没有任何异议。

  10月17日,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法院公开审理了熊毅涉嫌编造恐怖信息罪一案。今年8月30日,为了阻止熊某某坐飞机到深圳来找他讨债,熊毅利用网络电话,虚拟襄阳市电话号码拨打电话,称航班上有爆炸物。随后,航班紧急备降武汉天河机场。经过4个小时的核查,警方发现这是一起闹剧。

  公诉方认为,熊毅的行为不仅造成空中航班备降、延误等混乱,公安、武警等国家机关正常秩序被破坏,还致使公众心理的严重恐慌,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并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建议合议庭判处熊毅5年以上有期徒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