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   正文

87岁老人郑宜栋替父还债67年 1条内裤穿20年

2012年08月15日 08:57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郑宜栋在家里展示他的还债账本。记者 魏本貌摄

  编者的话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成为社会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诚信,也是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因素之一,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诚实守信的美德,值得赞美和推广;诚信建设,需要每个人的行动。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身边的感动· 诚信故事”,选取各行各业的诚信典型,讲述他们讲诚信、重品行的感人故事,展示平凡人身上的诚信闪光点和崇高境界。敬请关注。

  镜头一

  1943年,18岁的郑宜栋每天起早贪黑挑着重担,翻山越岭往返于福建与上饶,肩膀磨破了,流了血结了疤,还得挑着担子往前走。 

  今年87岁的郑宜栋老人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13岁的时候父亲郑美熙在家里开了间榨油坊,附近乡邻200多户人家都喜欢把茶油籽、油菜籽、桐油籽等送到他家油坊,榨成油后来取时再结账。父亲将每一笔账目都认真记录在案,诚信经营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1942年农历八月二十七,郑宜栋一生中刻骨铭心的日子。当天,17岁的郑宜栋和父亲、哥哥一起在家里堆稻草,当时的保长、甲长和几个乡丁冲到他家里强行“派夫”,将郑宜栋捆绑起来准备拉走,父亲和哥哥冲过去救人,竟然被乡丁用枪直接打死了。“那几天乱糟糟的,家里没有人,乡亲们存放的油料被小偷偷光了,现金和其他能拿走的东西都被偷完了。”郑宜栋老人痛苦地说。

  后来在家里收拾东西的时候,他发现了父亲的账目,便妥善保管起来。“父亲去世了,但我还活着,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想办法还债。当时我还不了,要保护好账本,怕以后还债没有了凭证。”

  父亲和哥哥去世后,郑宜栋毅然担起了养家的重担。“1943年到1949年,我靠做挑夫挣钱养家。虽然没有一户债主来我家讨债,我还是还了10户人家的债,总共还了3000多块纸币和1240多块银元。”郑宜栋自豪地说,“人穷志不穷,做挑夫很苦很累,但还了债心里就很痛快。”

  但是,1975年,家里的土坯房子被暴风雨压倒了,郑宜栋咬牙借了4900元建房。“老账还没有还清,又欠下了新账”,这让郑宜栋的替父还债计划搁浅了10多年。全家省吃俭用,直到1989年才还清建房的债务,“我一条内裤穿了20年,一件毛衣穿了25年,我是这么一路苦过来的,就是没办法替父亲还债。”

  镜头二

  1996年寒冬腊月,江西上饶县黄沙岭乡,71岁的郑宜栋老人,手里拿着账本,肩上挑着油桶,到债主家挨家挨户上门还债。  

  1989年还清建房债务后,郑宜栋便开始着手替父亲二度还债。首先他开始攒钱,退休工资省吃俭用,天黑了只要不干细活就不开电灯、能卖钱的废品都收起来卖钱。

  1993年郑宜栋从老家找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老账本,足足花了6个月的时间来整理账本,经过反复核实,要还106户人家的债,茶油、菜籽油、桐油共计873斤4两5钱。

  在随后召开的家庭会议上,郑宜栋的还债计划遭到了老伴和子女的反对。有人担心债主计算利息怎么办?有人认为这么多年了,债主不在世了怎么还?“什么都阻止不了我,就是做了鬼我也要去还。”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