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通病,“挤地铁”成了都市人最发怵的事。在北京,部分地铁线路建成时间较早,换乘站设计不科学,加剧了换乘拥挤,增加了人们的疲劳感。
缓解地铁拥挤,既要完善城市规划,构建多元化交通出行体系,也要完善地铁建设规划,科学设计换乘方式,减少换乘时间,让人们出行变得轻松、便利
挤在车厢里,心里很烦躁
上车挤,下车也挤,上班族成了“地铁挤客”
“每天都要挤地铁,人累得死去活来。”在北京建国门附近一家外资医药企业上班的王昌旭说。
2009年,王昌旭大学毕业到建国门附近的这家公司工作。刚上班时,他在单位附近和别人合租了一套两居室,上下班很方便,可每月要承担3000多元的房租,几乎占工资收入的一半,压力很大。后来,考虑到单位靠近地铁1号线,小王就离开建国门,在通州一个离地铁不远的小区和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每个月承担房租1000多元。坐地铁上下班,每个月要支出100多元,但房租能省将近2000元。这样算下来,生活成本降低了不少。
然而,王昌旭很快发现,住在通州,生活并不轻松,“主要是挤地铁太痛苦了。”王昌旭说,从小区到地铁,步行10分钟,乘八通线20分钟,1号线15分钟,换乘约10分钟,从地铁到公司步行10分钟……公司8点半上班,每天早上,王昌旭必须要确保在7点20分之前坐上地铁。
——八通线,进站时就人满为患,好不容易上了车,车上更是人挤人:“在八通线上站着打个盹儿,人都不会摔倒。”
——车到四惠站要全员换乘,黑压压上千多号人,小心走过狭窄的台阶,爬上爬下几个来回,才到达1号线站台。
——上了1号线,车厢内更拥挤。“车里人多,空气也不好。”王昌旭说,每一站都会上下不少人,由于人太多,下车不容易,上车更困难,“在拥挤的地铁上,不管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公司白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地铁挤客’。”
“挤在车厢里,心里很烦躁。”王昌旭说,每天单程1个多小时的地铁生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根本感受不到城市公共设施的便利性。“租房一年的合同期就快要到了,我不打算继续租下去了。宁愿在单位附近多花点钱,也不愿意天天这么折腾了。”
在北京,不仅是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10号线、13号线等线路,也都比较拥挤,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内拥挤现象严重。除此以外,高峰期,较大的换乘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人流拥堵。
地铁拥挤并不是北京的特殊情况,在上海等大城市,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拥挤现象。被地铁挤得无奈的乘客还总结出来“地铁生存法则”:“挤地铁时尽量远离异性,上车后尽量往里走,来到车厢中间位置;衣着干净利落,提前收拾装备……”
地铁这么挤,不坐地铁行不行?不行!
王昌旭说,地铁虽然是挤点,但相比公交车,地铁起码能够保证时间。在上下班时间,公交车的拥挤程度也不亚于地铁。不仅如此,城郊有的小区根本就不通公交,一些原本可以通过公交等渠道疏散的客流也都被挤到了地铁上。
王昌旭发现,一些城郊小区,到了晚上,除非是顺路回家,出租车司机也不愿意去,因为一旦过去,就意味着很可能要空车跑回来,路途太远很不合算。“我有一次打车回家,问了20多辆出租车都不去,没办法,后来还是只能挤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