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浙江七城市开始公布每日PM2.5日均值;30日,江苏全省13市PM2.5监测数据正式上线……全国性的PM2.5监测发布提速,新一轮国内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治理大幕拉开。
然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PM2.5年均值六年来未达标,而南京等地因测试点选择“偏生态”受到质疑,针对国内PM2.5监测方法和标准之争也没有停歇。
“小颗粒”带来大挑战。测哪里、怎么测、如何治,制定科学监测体系“对症下药”,才是化解公众“PM2.5焦虑”的根本。
选址之争:“生态”点监测能否取信于民?
尽管并未全面铺开,但国内多个城市零星公布的几个PM2.5监测点选址,已经引发争论。
此前,广州、深圳、南京等地选取的监测点有些位于学校、公园、绿地附近,公众对这些“环境优美”监测点产生质疑:“太绿化”、“太生态”的监测点测出的数据,是否掩盖空气真实污染程度?
对此,北京市环境监测专家虞统认为,选址监测点就是要反映一个区域的空气状况,“如果边上是污染排放源,监测就不能代表区域污染水平;相反如果都放在公园里,自然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