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与巴西古生物学家合作,在中国辽西地区发现一种奇特的白垩纪翼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猎手鬼龙”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中国辽西地区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他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演化关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等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德国《自然科学》杂志上。
据介绍,“猎手鬼龙”发现于辽宁西部九佛堂组湖相页岩中,时代距今约1.2亿年的早白垩纪晚期。这件化石有着魔鬼般奇特的头骨形态和吻端异常粗大的牙齿,显示其为捕猎高手,因此得名。这件标本上还保存了多处翼龙的粪化石,主要由鱼类骨骼碎片组成,这也是人们第一次见到翼龙粪化石的形态,也直接证明了鬼龙是食鱼动物。
“‘猎手鬼龙’和2003年发现的来自巴西的‘玩具翼龙’十分相像。”汪筱林介绍说,类似的翼龙化石除了先后在巴西和中国发现的这两个属种外,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被发现过。
为什么两个地理位置相距如此遥远的翼龙类群会这样相似?科学家猜测,巴西翼龙很可能是从中国辽西逐渐扩散迁徙过去的。“当然这其中经过了漫长的迁移和演化的过程,”汪筱林说,“‘猎手鬼龙’的发现对中国和巴西早白垩纪翼龙动物群的组成和面貌的相似性提供了进一步的化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