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身边“尴尬”的禁令
农贸市场上免费赠送的超薄塑料袋,代售点里随便可买的“无名手机卡”,室内公共场所里赶不走的烟民……回顾有关部门制定颁布的“限塑令”“禁烟令”“手机实名制”等,有的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真正执行过,有的风光一时就渐渐乏人问津。
究竟是相关部门执行不力,还是禁令本身缺乏可行性?近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如此禁令,效果不彰
限塑令:在沈阳市的各大农贸市场上,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半透明塑料袋随处可见,单凭外观和手感就会发现,这塑料袋的厚度并不符合有关规定。
记者在沈阳市南五农产品交易中心里买了三斤萝卜,摊主习惯性的给萝卜套了两个免费的塑料袋,嘴里还说“这袋子太薄,你注意点底部”。
在整个市场走访中记者看见,几乎所有顾客都会使用摊位前悬挂着的免费塑料袋。
一位蔬菜销售商向记者介绍,市场上每天都会有人推车来批发,最便宜的绿色小袋10元能买7捆,一捆40个左右,而大一点的红色塑料袋10元能买5捆。
禁烟令:日前一个傍晚,在北京东四十条一家餐馆内,十几桌就餐客人中有四五个人在吸烟。尽管餐馆墙上贴着醒目的“禁止吸烟”标识,但吸烟者似乎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