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评论称中国公益透明遇体制困境 垄断贫困均为诱因

时间:2012-02-13 16:34  来源:京华时报

  2012年春节刚过,小益益事件再度让人们对2012年的中国公益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的质疑,中国公益机构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质疑?公益机构难以透明的原因有哪些?在公益领域诚信遭受巨大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公益应如何前行?2月10日,儿童希望救助会(以下简称儿希会)执行主任兼理事长张雯、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媒体人郭宇宽做客腾讯燕山大讲堂,与腾讯公益主编杨子云共同结合小益益事件谈中国公益机构的透明化问题。

  面对面寻找质疑真相

  记者:请问张雯女士,为什么儿希会在小益益事件发生后会遭受一系列质疑?

  张雯: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被人质疑,质疑的背后可能是有一些对机构的看法。我们有几大项目,其中之一是“儿童希望之家”,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请了专门的老师照顾20个到北京来做手术的孩子,小益益是其中一个。大家质疑我们的财务,2008年开始我们在网上的捐款就可以查到,但做到现在发现公开不是说做就能做好的,因为有很多细节,尤其在网上,别人不知道这个数字背后的相关背景和情况时,只看到数字,就会对比,比如质疑小益益的医疗费用,在网上一查只有400块钱,但尸检费用却多得多,这么一对比,就会引起很多人情绪上的愤怒,实际上我们的医疗费用比公示的多得多,只不过我们的很多资源是以捐款的形式帮孩子做针灸与康复,但这部分却没有在财务中体现出来,人们不了解情况时就会质疑,所以行业内部要探讨,怎样做才能够得到大家的信服;第二,信息公开还需要有一个相对信任基础。我们现在在努力,让大家了解到更全面的情况,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们。

  郭宇宽:在这个事件中,有两个观点我不是很同意。一个观点是:公益组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质疑。我在网上看的质疑,比如说这个小孩的尸检为什么要花1万多,小孩的照片怎么会流到社会上等等,这些需要组织自证清白。我对儿希会并不了解,但我觉得,要面对面去回应质疑,这就比较有说服力,因为当下有一种现象,很多人都选择通过微博发表各种观点,但面对面求解真相最容易;第二,什么样的公益事业最应该受到质疑?一是从筹款途径来讲,如果是一个私募(即非公募)基金,应该少受一些质疑,为什么?因为他们是自己出钱做事。但对于公募基金,向社会募捐的,大家的关注和质疑应该多一点,因为这是一个垄断资源,公募基金会是向社会募捐,社会就应该对它加强监管。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