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算起,今年的春晚正好是第三十届。可以说三十年春晚伴随的正是我们国家发展变化最大的三十年,春晚走过的轨迹反映的也是我们国家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记者采访了与春晚三十年相关的一些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记忆中的春晚。
——编者
“1983年的《乡恋》,个人情感可以表达的一个信号”
“谁能想到,一台晚会居然持续了三十年,再有预见性的人也不会想到这一点。”黄一鹤,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和1990年春节晚会的导演,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纪录片《春晚》的记者采访时,依然对30年前的如履薄冰记忆犹新。
“1983年春晚最令人难忘的是李谷一的《乡恋》。”黄一鹤导演,他几乎奠定了春晚的基本格局。“当我们决定办一届春晚时,作为总导演,个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匹久未上战场的战马听到了冲锋的号角,恨不得把看家的本领都拿出来。当时我们几个人彻夜未眠,讨论来讨论去,确立了几个基本的原则,一个就是要表达欢乐传递欢乐。还有一个就是要有群众的参与,要让群众点他们爱听爱看的东西。”
当时家里有电话的人都不多,有电视机的人也很少。中央电视台勉强找到四部电话,让观众来点歌。没有想到,备受争议的《乡恋》被点播的最多。“既然说了要体现群众的愿望,那就只好让李谷一唱《乡恋》。这一唱被认为是一种信号,即表达个人情感的歌可以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