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足坛“自我救赎”之路仍漫长 更需官方智慧和勇气

时间:2011-12-25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足球反赌扫黑风暴经过两年多的侦查取证后,终于在东北小城铁岭燃起“火把”。从12月19日开始率先登场的张建强、杨一民,以及随后还将“过堂”的南勇和谢亚龙等,被捕的足坛官员均无法逃离正义的审判。

  制度缺失 “引火烧身”

  “最早俱乐部送三百五百我都给人退回去,后来足球圈里把这个传出去,说杨一民不太愿意收人钱。可再到后来,熟悉的人送,我也就收了。”杨一民坦言,在职业足球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中,任何意志稍有一点不坚定的人,都难以把持自己。

  其实翻阅杨一民、南勇、谢亚龙等足坛官员的成长轨迹,当初很难找出与贪腐相对应的“符号”。他们中间有多年从事足球理论的教学专家,也有严谨的管理者,但当融入足球圈后,陈旧的管理机制和宽松的利益环境,让不少原本可以为足坛做出贡献的人,渐渐沉入贪腐泥潭。

  而在原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眼中,来到足协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加上足球项目又比较特殊,法制对它的监管也不够,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脑子里紧绷的那根弦慢慢就松弛下来了。

  就连现任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足管中心主任韦迪也承认,自从来到足管中心后,发现这里的制度很多,但问题是执行不力。任何一个制度都是为守制度的人制定,如果不愿接受制度的制约,那么制度就形同虚设。“这些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腐败的想法,而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糊角色”

  从王树静作为辩护人的角度来看,尽管杨一民被公诉人指控的罪名是受贿罪,但他仍希望可以利用“足管中心”和“中国足协”这个模糊的“双重身份”来为其减轻罪行。

  “杨一民受贿的身份应是中国足协副主席,控方认定对他‘行贿’的都是足球俱乐部和教练员。足协属于社会团体,而所有俱乐部都是社团会员,足管中心不能直接管理俱乐部,所以杨一民是以足协副主席的身份与各俱乐部打交道,因此他应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被起诉。”王树静直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在量刑上有很大的差别,是重要“突破口”。

  事实上,足管中心是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个司级行政部门,属于政府行政机构,监管中国足球,制定足球发展政策、方向指导等;而中国足协本属于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是亚足联和国际足联的一个成员单位,负责中国足球联赛等具体事务,没有政府色彩,由政府监管而非直接参与。而在中国足坛,这两种角色却是在模糊中“共同生长”了多年。

  铲除毒瘤 重获新生

  早在2002年3月,裁判龚建平因吹“黑哨”被北京警方逮捕,中国足坛由此打响了反“假赌黑”的第一枪。然而没坚持多久,“假赌黑”病毒再度开始蔓延,2004年北京国安因不满裁判错误判罚,引发了罢赛潮。随后7家俱乐部联名向足协呼吁,深入足球改革,从制度上打击假球。遗憾的是,那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打黑浪潮在今天看来,更像是个点缀。不少业内人士感慨说,如果当时反赌扫黑风暴来得猛烈些,就不至于留下眼前这么多后患了。

  其实悉数中国足球毒瘤蔓延的全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无法绕开:如1994年职业联赛开启后缺乏市场经济必备的法治精神,缺少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管,再加上急功近利思想浓厚,以及足管中心与足协内部机构的设置、职责模糊不清等多重因素。于是,没有牢固根基的足坛,伴随着各种变异的“虚假繁荣”共同成长,以至于一步一步成为各种蛀虫寻觅、吞噬不当利益的温床。

  有报道称,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划,在足坛反赌扫黑案件审理过后,中国足球的“管办分离”工作也将正式启动。届时,足管中心和足协一套领导班子的历史将正式终结。与此同时,在制度建设和重塑风气上也会稳步前行,不会“走过场”。

  然而不少人相信,在大规模的反赌扫黑过后,将藏匿在足球背后的各种毒素彻底清除依然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但无论如何,中国足坛能从溃败中“清醒”,本身已算是种进步了。实现“自我救赎”,更需要官方的智慧和勇气。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教育新闻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