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财政拨款一次性投入后面临断粮 农家书屋遇困境

时间:2011-12-09 09: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财政拨款一次性投入后面临“断粮”

  农家书屋如何走得更远

  ——吉林省样本剖析

  任何一项大投入的工程,如果虎头蛇尾,都会沦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在各地不乏先例。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农家书屋能避免这种命运吗?

  启动于2007年的农家书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五”时期国家重点项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到明年年底,这项工程将基本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

  今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无疑给正满怀文化民生激情、努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各地干部以很大鼓舞。也就在这个月,吉林省完成了农家书屋在9365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其建设速度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财政拨款一次性投完后,农家书屋开始“断粮”。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的吉林省,意味着提前面临全国农家书屋都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现有的图书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有限的资源如何盘活和更新?农家书屋如何走得更远?吉林省对此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或许具有可借鉴的样本意义。

  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文化自觉

  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任务。吉林省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与其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分不开。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