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0月29日电(记者 王大千)青海近年来将“沙棘、白刺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纳入重大科技专项,对青海特色浆果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持续支持,使浆果资源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承担项目的科技人员完成了浆果采收、利用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中试及规模化生产,建立了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浆果园林及原料基地建设的成套技术,形成了50项科研成果,其中47项实现集成转化,转化率达到94%,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6件,国际发明专利1件,外观设计专利5件,制定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各类标准18个。
青海省科技厅农村与社会发展处处长张超远介绍,目前,青海省已有10个原料基地取得有机产品认证,全面带动了浆果资源的药品类、保健食品类、果汁类、果粉类、籽油类、化妆品及中间体7大类50多个产品综合利用和产业集群的形成,特色产品实现出口创汇,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统计,青海实施浆果资源重大科技专项已新增产值12.95亿元、上缴利税3.89亿元,农牧民增加收入3.15亿元,10万户30万农牧民通过采摘浆果脱贫,封育和新增浆果生态经济林面积90万亩。
在此基础上,青海还成立了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促进企业树立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高校和科研单位面向企业开展直接针对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研发,使技术和产品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特色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升级,同时,培养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27名,企业技术骨干50余名。
通过科技攻关,制约浆果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得到了解决,有效引领青海省特色生物资源开发走向产业化,并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柴达木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