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洞庭湖渔民呼吁“救救江豚”

时间:2011-09-03 10:01  来源:新华网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今年8月以来,水位一路走低,面积日益枯萎。与洞庭湖朝夕相伴的淡水鱼类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由于一些人采用电打、高密围网等“赶尽杀绝”手段滥捕,也日益稀少。当地渔民含泪呼吁,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治理非法捕捞,救救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

  9月1日,记者来到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走访。当地水文站14时显示,城陵矶水位24.22米,比多年同期水位低了3米多,并继续呈下降趋势。水利部岳阳水文资源勘测队副队长刘超告诉记者:“枯水期往往是各种水生生物的灾难期,一些不法分子趁着水位低,拉起电网捕鱼,不少人都曾看到死亡江豚的尸体。”

  今年洞庭湖遭遇严重干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带领的研究团队6月在完成了对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实地考察后也曾发出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江豚数量将可能在未来30年内减少八成以上。

  谈起江豚,飘尾渔业队的何大明饱含深情:“20多年前,江豚数量成千上万,现在不足千头,再不救江豚,子孙后代们就看不到江豚了。”

  近年来,洞庭湖电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盛行,对淡水鱼类和江豚的生存构成了严峻的威胁。何大明说:“我们这里起码有二三十条船在用电打鱼。一条繁殖期的鲤鱼,如果有7斤多鱼子,至少可以繁殖10万尾小鱼苗。可是电打鱼后,淡水鱼就失去了繁殖能力,希望渔政部门好好管一管!”

  孙孝喜、江科明等其他几个渔业队的专业渔民向记者反映,上世纪80年代,洞庭湖的野生鱼类还有160多种,到现在不足20种了。原来一天可以捕捞上千斤鱼,现在只有几十斤。一些非法捕捞者,不仅布下“迷魂阵”,不留“漏网之鱼”,还将湖底的螺蛳“一网打尽”。螺蛳生态作用很大,不仅净化水质,还是很多鱼的饵料,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何大明给记者播放了一段他前些天寻找江豚的录像。在麻拐石水域,只见一条冬季运芦苇的运输船正用高密围网在湖里“拖”鱼。他告诉记者:“围网大约有12米高、3000米长,这是赶尽杀绝的搞法。江豚被围,只有死路一条。”最让何大明难受的是“君山壕坝”。这种划“水”为坝、“守壕待鱼”的传统捕鱼法,堪称江豚的一道死亡线。

  4个小时的寻访,不见一条江豚的踪影。何大明说:“江豚靠肺呼吸,会定时浮出水面换气。从岳阳楼到洞庭湖大桥这片水域,长期有‘一家三口’的江豚活动,却好几天没看到了。说不定已经被电死了。”说到这里,何大明的眼中闪烁着泪花。

  为了能让子孙后代还能看见江豚,当地30多个祖祖辈辈在洞庭湖边生活的渔民,日前自发成立“洞庭湖江豚保护协会”,开展义务巡视,散发材料,呼吁人们“救救江豚”!

  世界自然基金会官员韦宝玉告诉记者,洞庭江豚是中国种群数量下降最多、下降速度最快、生存现状最堪忧的野生动物,目前国内还尚无专门的民间组织对江豚进行保护,希望何大明他们的善心和努力,能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分享到:
编辑:刘洋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