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凡客体”“淘宝体”备受争议 学者建言兼容并包

时间:2011-08-29 10:25  来源:光明日报

  对网络语言不能简单说不

  “凡客体”、“淘宝体”、“咆哮体”等,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组织方式,因其创新性、独特性、参与性,一时间备受网民特别是年轻人的热捧。在近两年的高考中,更是有学生使用“淘宝体”答题作文。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淘宝体”有其“革命”性的一面,比如,创新力明显、交互性突出、提供了参与语言创造的空间,丰富了表达意愿的手法,等等。但它同时对传承语言文化、推动大众交流提出了挑战和冲击。语言体系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沉淀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运用语言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掌握表达交流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方面是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这样就需要抓住一个核心,即所使用的文体应该是大众的,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在学习、发展和创新的顺序上,应该先吸收、先继承,后发展、后创新。“××体”在民间使用没有多少不妥,但在中小学生中学习使用,特别是作为教学内容,则要区别对待。中小学生学习成长需要课程体系、标准、教材,以及评价考核测量的依据,这些需要相对稳定的、清晰的、能够为各个方面所认同的语言组织形式和结构方式。中小学生在作业、考试答题中还是要分清主次、官私,掌握火候和尺度。

  其实,当语言作为交流表达工具时,不管是什么体,看的是表达是否准确、生动及共通。当语言作为文化组成部分时,要关注它承载的内涵、精神和力量。所以我们应建构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诉求,就是要通过表达交流,发挥中华民族语言的文化魅力。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