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燕燕因脑瘤病危,熊远芳拿着女儿的照片悲伤不已。 黄宇 摄
昨日上午,歌乐山高店子老街很静,静得处处透着凝重,小屋里55岁的熊远芳整理着桌上的户口本,眼泪落下,不停打在已发黄的页面上。
这一幕,也让守候在屋外的老街坊看得揪心,大家说:“像是拍电影,14年一个轮回。”
14年前,街坊们亲眼目睹熊远芳送走自己在家触电身亡的儿子,过了3年,她抱着一个被冻得发紫的弃婴出现在了老街,11年,50多户老邻居共同保守着这个秘密,如今,当年的弃婴成已长为11岁的乖乖女,不料,灾难再度来临,脑瘤在昨天清晨带走了这个孩子,连同这个被众人细心守了11年的秘密,一起消失……
14年前,爱子触电身亡
高店子老街,57户居民在巷子里居住,他们大多是在这里生活了二三十年的老邻居,昨天清晨,燕燕的死讯传回后,老街坊们又都聚到了35号小屋外,熊远芳和62岁的丈夫何灿礼被众人围拢,几十年的老街坊像14年前一样表情凝重,就是因为熊家人再度面临的悲剧。
“今天这个场景我太熟悉了,可能不只我,在场的大部分人10多年前都经历过。”70多岁的熊万秀记得,14年前,熊远芳失去了当年刚满15岁的儿子强强。
“当年这个孩子走的时候,我连一张可以想念的照片都没有。”愣了很久后,熊远芳说,自己与丈夫离婚时孩子才11岁。“1997年5月4日这一天,是青年节,娃儿学校有活动,回来得很晚,我又赶着到厂里去上班,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家里,临走时话都没多说一句。”当天傍晚6点,强强回家,在门口与正准备出门的妈妈见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面,当晚9点,熊远芳回家,推开房屋的一瞬间,惨叫声震动了整条老街。
“我发现他时,娃儿已经硬了,他就躺在我面前,全身焦黑……是触电。”当时,孩子的右手还拿着插头,台灯压在他身上,后来,民警赶来,确定了这个死因,熊远芳才猛然回想到,强强当时进屋时手里就是拿着这个长脚台灯,碰到她时还说了一句“妈,我给你捡了个灯回来。”
11年前,夫妻收养弃婴
邻居们说,儿子死了,大半年后大家才又看到熊远芳开始出门,逐渐地也愿意与人接触了,为了彻底走出这段阴影,老邻居帮她把家搬到了隔壁的35号小屋,隔三差五地轮流去家里串门,希望她能重新开始生活。
1998年底,熊远芳嫁给了现在的老伴何灿礼,两人无儿无女生活很平静,直到2000年初,燕燕的到来。老何至今记得,那是2000年3月7日的清晨,两人途经歌乐山三百梯时,被一阵婴孩的哭闹声吸引,在大石的背后,他们发现了一个装在竹篮里的婴儿,“当时小脸都已经被冻僵了,身体里夹了张字条‘求好心人收养’。”
看着婴孩被冻得发紫的身体,熊远芳连忙把孩子抱回了家,“强强都走了3年了,你把这个娃儿养了嘛,就当是自己的……”看着孩子嫩嫩的小脸,熊远芳也动心了,当天晚上,许多亲戚帮熊远芳拿定了主意,收养这个被遗弃的小女孩,之后取名为燕燕。
“别个说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尽管我们穷,可这11年来省吃俭用,就是想燕燕过好点。”熊远芳说,看到家里又有了孩子,邻居们也为她高兴,对于孩子的身世,大家心里虽清楚,但从来不多问一句。
付出也总有回报,燕燕一天天长大了,圆圆的小脸上一双大眼睛,不仅孝顺还乖巧懂事,“从9岁起开始帮忙做家务,去年,10岁的孩子开始帮着家里做饭了,娃儿成绩也好,懂事得叫人不敢相信。”
11年来,街坊共守秘密
每天活蹦乱跳地进出老街,燕燕也成为这11年来,所有老街坊们共同守住的一个秘密。
“从11年前,这个孩子被抱到老街来时,我们就晓得了燕燕的身世,尽管老街上的居民文化都不高,虽然从来没人给我们打过招呼,可所有人都守住了这个秘密。”今年40岁的左丽娟,住在老街入口处,和整条街的邻居们一样,一天天地看着燕燕长大、懂事,对于孩子的身世大家都闭口不谈。
“这个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整条街的人都疼她,娃儿也很懂事,看到谁都会笑都会喊,很有礼貌。”路口的小卖部是燕燕上学必经的地方,每逢看到燕燕蹦蹦跳跳地走出巷子时,40多岁的陈姐总会不时地抓把糖,塞进燕燕的口袋。“娃儿看到我们,老远地就要打招呼,又乖又懂事,这样的娃儿哪个不喜欢?”
“我们在外面打工有时回来得晚,娃儿在邻居家吃完晚饭后,都会在家等着我们回来。”何灿礼说,只要孩子没睡,门一打开时,燕燕总会跳着跑到跟前,喊着爸爸一蹦就跳到了身上,想到这,他总觉得啥苦都值了。
13天前,女儿查出绝症
燕燕的乖巧,也感染了很多邻居,对这个孩子,大家也给了她更多的爱。邻居陈大姐说,这11年来,老街里的居民几乎没变过,即使有新邻居搬进来,这个每天在巷子里蹦来蹦去的孩子,大家也从不谈及孩子的身世。
但今年六一儿童节过了不久,街坊们发现活泼的燕燕有些不对劲了。“我就在她对面,顶多五六米,但这娃儿像没看到我一样,很小心地一直朝前走。”左丽娟赶紧找到熊远芳,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她。
其实熊远芳夫妇也已经察觉了异样。“娃儿经常在屋头摔跤,我们问她,她总说没事。”熊远芳说,直到6月9日,燕燕在家人的眼前,直接朝一辆摩托车走去,被撞倒在地,这时,所有人才意识到孩子可能出了大问题。“娃儿后来哭了,她说眼睛从六一节后就开始时不时地看不到东西,怕我们担心,她一直没说。”
当天晚上,全家人凑了3000元,第二天一早,何灿礼便带着燕燕下山了,“最开始我以为是眼睛近视了,打算去给娃儿配副眼镜,结果去医院一查,医生的脸色都变了。”何灿礼记得,6月10日,燕燕的诊断书上,医生写下了“脑瘤”二字,这事很快传回了老街。“当天晚上,大家又到家里来凑钱了,说再啷个难,也要给娃儿治。”何灿礼手中的“账本”,是燕燕生前留下使用的作文本,本子只用了一页,那是燕燕的作文《爱的供养》,这篇作文只写了一个开头,“我居住在高店村老街,是爸爸、妈妈一直用爱供养着我,在这里,还有左阿姨、陈叔叔,妈妈帮别人洗碗,所以回家总是很晚,我知道,她很辛苦,爸爸去年摔伤了,但他每天……”
4页纸上的40多个姓名,50元、100元、1000元、5000元……这些捐款,让燕燕6月12日住进了新桥医院接受治疗,离开时,很多老街坊送燕燕去了公交车站。结果正如大家所做的最坏打算一样,活蹦乱跳的燕燕,再也没机会回到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