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甬碑”“三屯碑”抑或是“三通碑”?为了一个字,戴玉堂老人奔走了十多年。
很多人都劝他:“不就是个地名吗?何必这么执着。”可戴玉堂就是坚信历史应该恢复他的原貌,不能给后人留下未知的遗憾。
多年来戴玉堂在多家媒体上阐述过“三屯碑”应改为“三甬碑”的观点。有一位热心的隋斌老先生写信给他,说自己当年做生意时曾从塔城坐马车到内地去贩货,亲眼见过“二甬碑”三“甬碑”“四甬碑”。3个碑的碑面都刻着“甬”字,黑底红字,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清朝末年新疆修公路时,曾在星星峡、吐鲁番胜金口、乌鲁木齐南梁、塔城的石门子(现在托里老风口附近)立了4个碑,分别命名“一甬碑”“二甬碑”“三甬碑”“四甬碑”。那时的碑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碑。三甬碑”“ 就是清朝末年在乌鲁木齐的南梁(水上乐园门前)立的。为了考证,年迈的戴玉堂多次去隋斌老先生的家请教,直到老人去世。
戴玉堂查阅了大量文献,“三甬碑”但 太普通了、太小了,历史没有记载。他把1948年国民党时期出版的地图找来,地图上也没有这个地方。他还利用陪老伴去北京看病的空隙,两次去北京国家图书馆专门查阅地名资料,也没有查到详细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