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娥在整理自己捡拾来的垃圾。记者 黄广华 摄
核心提示
2011年5月8日,是王瑞娥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一天。这天清晨,28岁的女儿黄金芝喊出一声“妈妈”,轻声的呼喊让王瑞娥泪流满面,以至于相隔近一月后再次提起那一刻仍让她几度哽咽,“那是我女儿对我14年来辛辛苦苦最好的报答,是女儿送给我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王瑞娥,泗水县人,一位56岁的母亲。14年前,大女儿成了植物人;7年前,丈夫被确诊为食道癌。作为家庭主妇的她,用柔弱的双肩毅然挑起这个家,不离不弃。为了生活,王瑞娥天天穿梭在临街几个小区近百个垃圾桶之间。和很多拾荒者不同,除了拾捡可以卖钱的废品,她甚至还需要在垃圾桶里找出供一家三口人填饱肚子的一日三餐。6月1日,本报记者赶赴泗水,走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14年前,我想我女儿会成为画家”
一切都要从1997年的夏天说起。那年的夏天同往年一样炎热,14岁的黄金芝初中毕业,并成功考入泗水一中。在等待开学的某一天中午,黄金芝从外回家,出了满头的汗,“她就对着凉水管冲了冲头,到晚上就发烧感冒了。”王瑞娥说。
第二天早上6点多,王瑞娥着急地把女儿送到泗水县人民医院,抽血化验。等待结果的时间里,女儿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她蹦蹦跳跳地一直在玩,还吃了苹果、包子。下午5点半,医生给她打了针。晚上9点10分,她突然抽风,几个人都拦不住,接着就紧急治疗。”
面对抽风后的女儿,王瑞娥觉得无法接受。好端端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嘴歪眼斜,而在此之前女儿一直是王瑞娥的骄傲。“我女儿学习成绩好,模样长得也好,街坊邻居都喜欢她。她非常喜欢画画,我想着我女儿一定能考上大学,以后做个画家。”
治疗期间,黄金芝的病情不断恶化,手脚的活动能力不断丧失。直到两个月后,母亲抓挠黄金芝的手心,她再也没有任何反应,嘴巴张开再也叫不出妈妈,医生告诉王瑞娥,女儿黄金芝成了植物人。
“我当时不敢相信,就带着女儿去济南的大医院,医生说我们去得太晚了”,王瑞娥说,医生告诉她,按黄金芝当时的情况,最多也就活半年。
在此之后,照顾女儿黄金芝成了王瑞娥全天候的事情。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为女儿翻身、换尿布、喂食物,“最初的3年白天晚上都在给她扎针、按摩、翻身……”王瑞娥说,因为植物人不会咀嚼吞咽,她需要把女儿的食物弄得很碎很细,慢慢喂给她吃,一次喂食就需要花费3小时,“她不能大小便,就用手帮她解决。我和他爸黑白颠倒轮着来,睡觉从来没有脱过衣服。”
由于长期卧床,黄金芝严重发胖,现在体重已达到160多斤,王瑞娥每次为女儿翻身都会累得满头大汗。每天王瑞娥还要将女儿抱出屋门去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足以让56岁的王瑞娥憋得满脸通红,汗滴顺着脸颊大颗大颗地掉在地上。
3年后,女儿黄金芝的眼皮会眨了,手指能动了,虽然张着嘴巴只会“啊啊”地喊,但这些已让王瑞娥备受鼓舞了。今年母亲节那天,女儿终于喊出一声“妈妈”。王瑞娥说,这一声“妈妈”,虽然让她辛苦了14年,但让她觉得所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7年前,我要给孩子留住爸爸”
2004年,王瑞娥一家准备把女儿送到北京的大医院接受治疗。然而,王瑞娥的丈夫竟然又被查出患上食道癌。雪上加霜的意外把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推向了崩溃的边缘。“以前我的家庭很圆满,一家人住在100多平米的新房子里。大女儿出事后,我和她爸轮流着照顾她,2004年她爸查出了食道癌,我就把房子卖了。”
6月1日上午,记者在泗水县人民医院见到王瑞娥的丈夫黄新营。这个60岁的男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妻子送来午饭。因为服用各种含激素成分的止痛药物,他的脸有些浮肿。
“刚查出癌症时,真是一点都不想治了,医生说现在癌细胞还没转移,但也活不了多久。大女儿有病,另外两个孩子都小,我不想让家里因为给我治病人财两空。但是,我老伴坚持要治疗,不断地鼓励我。后来,癌细胞转移到胃上,她坚持卖掉房子给我治病,本来能卖10万的房子就卖了5万块钱。”
卖掉房子后,王瑞娥带着孩子搬进一个15平米的由木板和塑料布搭建起来的棚子里,夏不避雨,冬不避寒,开始两头跑照顾女儿和丈夫。此后,在曲阜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王瑞娥租到一间便宜的储物室,把大女儿搬进了不会冻伤身体的“新家”。
病房里,黄新营拉着王瑞娥的手不住地感慨,“我对妻子真是感激不尽,我这7年基本上都是住在医院里,她从家到医院来回地跑,路上不知道哭过多少次,有时她的腿都肿起来,一按一个坑。我一个男子汉却让妻子这样为难,家里的事都靠她撑起来。”
王瑞娥说,丈夫生病之后一度没有信心,有时脾气也很急躁,不想继续治疗。“我就安慰他,要他一定坚持治疗,不能泄气。孩子们一定要有个爸,没房没钱没关系,但一定要有个爸,孩子们有爸才有家。”
一次手术切除了黄新营三分之一的胃和8厘米的食道,也花去了十几万的费用。黄新营一日三餐吃着妻子送来的清淡易嚼的食物,王瑞娥也就这样骑着自行车一天六趟奔走于家与医院之间。
“现在,我只想丈夫好起来,女儿站起来”
2009年,王瑞娥的小儿子考上了大学,二女儿也出了嫁。两个病人,一个在读大学生,王瑞娥每月能够领取的低保和丈夫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个家庭的生活。相信“人靠两只手生活”的王瑞娥开始靠拾荒补给家用。
“刚开始很不好意思,出去捡垃圾也是晚上或者一大早,就怕遇见熟人。有一次在拐角遇见一个亲戚,我赶紧藏在车后边,怕人家笑话。”王瑞娥说。
王瑞娥家门口摆放着各种塑料瓶罐,小区铁门上挂满了捡到的衣服被褥,它们中的很大部分由王瑞娥清洗干净,给女儿做了尿布。王瑞娥说,她有时也从饭店的垃圾桶里捡一些剩饭菜。能吃的就留下,好的肉鱼就留给丈夫和女儿吃。为了安全,这些捡回来的饭菜她都先尝尝。
临近中午时,王瑞娥把大女儿黄金芝交给二女儿看管,自己则去小区里“转转”。她仔细地打开垃圾桶旁的每一个塑料袋,像寻找宝藏一样翻找着可能碰到的塑料品。在垃圾桶里,一个放着西瓜皮的塑料袋里塞着一块泡得发胀的油饼,王瑞娥拿出来放在随手携带的白色塑料袋里。当记者示意这块油饼不能再吃时,王瑞娥小声说带回去给小狗吃。
除了拾荒,王瑞娥也为几分几毛钱的收入砸过钢筋,卖过树苗,编过筐子。“有拆迁的地方,我就联系人去砸钢筋,一斤钢筋赚5分钱。赚一点是一点。”
在母亲的照顾下,女儿黄金芝的情况已有明显好转。叫醒女儿,给她翻身,按摩,洗脸,做完每日例行的“功课”,王瑞娥抱起168斤重的女儿,缓慢地将其放在轮椅上,推出门外晒晒太阳。母亲叫起女儿的名字,黄金芝转了一下眼球,没有任何言语。母亲推着女儿在街上走了走,黄金芝咧开嘴像孩子一样笑着。
王瑞娥捡垃圾时捡到一本儿童的图画书,回家带给女儿。黄金芝宝贝一样对待,睡觉时蒙在脸上,醒时拿在手里。母亲给她梳头,黄金芝盯着书上的鲜花一动不动地看着。
屋里简陋的桌上放着一个插满月季的玻璃瓶,红色的月季花在瓶里开得正旺,这是王瑞娥为女儿采的。“我捡垃圾时看到花开得很好,就摘了几枝拿回家。拿给金芝看,问她香不香,她会点点头。”
里屋的床上堆满成包的衣服,王瑞娥说,这都是好心人捐赠的,“有亲戚邻居送的,也有许多外地的好心人寄来的,我很感谢他们。”附近的邻居告诉记者,这个家都靠王瑞娥。“黄金芝不会说话,有时半夜哭喊,都得她妈哄着,我们看她家这么难,也是能帮一点是一点。”
“我丈夫刚生病时,医生说要补充营养,要吃点肉。我当时身上只有一块五毛钱,一块钱买了馒头,我跟卖家说我买五毛钱的肉。他说五毛钱能买到多少呀,我跟他说我丈夫得癌症了,我没有更多的钱买肉,你给我点就行,结果他给我割了好大一块。”王瑞娥说,这些好心人也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去年冬天拾荒时遇到的好心人同样让王瑞娥记忆犹新。“下大雨我去捡废品,摔倒在地上。一个大学生把我扶起来,看着我没穿袜子,给了我五块钱。他说‘大姨,我只有这五块钱,你拿去买双袜子吧’”。
“现在,我只想丈夫好起来,女儿站起来。”王瑞娥说。5月30日那天,王瑞娥陪着女儿坐了一晚上,早上5点多时女儿突然问:“妈妈,几点了?”王瑞娥说,女儿开口说话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盼头,“我一定要坚强地活着,为了我的家人。”(记者 黄广华 见习记者 韩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