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群有理想、有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正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大步行走。超过20万名的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生力量。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用双手和智慧改变了什么,他们的选择对新时期的青年有什么启示?新华网特别推出了“为党旗添光彩——大学生村官讲述自己的故事”活动,“村官”们踊跃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故事,以飨网友。
2007年6月,曹志信成为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寺头乡南树村的一名村官。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人生将因这段经历而多彩,不安的是自己能否适应新岗位、新环境?
在当地“发展一业、打造一景、争创一流”的建设目标中,大学生村官能有何作为?经过考察,曹志信决定在蚕桑综合利用方面进行探索。经过努力,他组织建立的“阳城县绿农鑫蚕桑专业合作社”和“农鑫蚕桑产业综合开发公司”已经注册成功,为万名寺头乡农民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曹志信还为一个15岁就开始照顾瘫痪父亲、脑瘫哥哥的女孩,寻求到了社会援助……
初下乡,扶危济困成“红娘”
2007年,经省委组织部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任职于寺头乡南树村。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时,我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我的人生经历将因这段经历而多彩,不安的是自己能否适应这个新岗位、新环境?我能行,一定行!
进村后,为尽快缩小与村民的距离,访农户、拉家常成为我的日常功课;进桑园、看蚕茧,成为我快速熟悉寺头乡产业的捷径。
走访中,一位特殊的女孩进入我的视野,她就是琚军霞。她曾拥有幸福的家庭,但是,15岁时的一场变故,让母亲离她而去,父亲腰椎骨折瘫痪在床。15岁的军霞开始撑起这个不幸的家。7个春秋、2500个日日夜夜,一个花季少女用自己孱弱的身躯,照顾瘫痪的父亲和患有脑瘫的哥哥。我很着急,该如何去帮助这个自强不息的女孩?如何去帮助这不幸的家庭摆脱困境?
个体的力量对这个家庭的帮助实在有限。我首先想到了媒体,找关系、拖朋友、三上晋城……通过不懈的努力,琚军霞的境遇在《太行日报·晚报版》的《凤周刊》上播发,随后又在阳城电视台播出,《山西日报》以及一些网络媒体相继转载。琚军霞成为2008年“感动晋城十大自强不息楷模”,2009年她又荣膺“阳城县十大知荣明耻人物”。同年,对她的报道成为她的“红娘”,琚军霞有了美满的婚姻。如今,军霞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她的家走出了困境。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我发短信,每当这时我都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