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奔驰车主13年免费捎带近万陌生人 打劫的也被感动

时间:2011-02-23 13: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辆车号为“HT3897”的“大奔”车,已经开了五年了,车内却整洁得如同新车一般:没有任何多余的挂饰和摆件,甚至没有装上座位套。

  不明内情的人,会以为这个名叫王永的奔驰S350车主,或许有些轻微的洁癖。但这个36岁的中年男人却温和地解释道:“每个搭顺风车的乘客,喜好都不一样,什么都不装饰,更好。”

  在过去的13年里,这个家住北京北五环外某个大型社区的企业主,用自己的私家车捎带了近万名陌生的乘客。而且,和那些以此为业的黑车司机不同,他不收一分钱。

  1998年,这个从老家邵阳来北京创业的湖南人,买了自家的第一辆私家车。从那时起,他就养成了上班经过公交车站或者高速公路路口时,在路边找“乘客”的习惯。他的招呼语是:“有顺路的吗?我能捎你一段路,不用钱。”

  起初,他只是为了“一种分享”。在他邵阳老家的村子里,出门进城时搭陌生人的顺风车,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骑车上学没人搭你的自行车,说明你的人缘不好。”他笑道。

  13年来,在他的乘客中,有在暴雨中被溅了一身污水的老太太;有失意想回老家的“北漂”女孩;有四处求职的大学生;有受了重伤拦不到车的母子;甚至有两位乘客在他车上相识,后来结为夫妻。

  但大城市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显然不像小村子那样温暖。虽然有欣然上车的,但更多的人是半信半疑,甚至还有人骂他:“什么玩意儿?”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至今还记得这么一件事儿,一个农民工拎着一个很大的包裹站在路边,王永便邀请他上车。可这个农民工上了车,马上就套上了鞋套,怕把车弄脏。

  下车时,这个农民工还把鞋套摘下来,留在了车上。他告诉王永:“别人坐你的车,就把这个给他套上吧。”

  “我始终相信,无论什么职业,什么阶层,每个人的心里都埋藏着善的种子。”王永感慨道,“在大城市里漂泊,原本就很孤单,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多一些温情和信任。”

  把开顺风车这件事坚持下去,慢慢成为这位企业主的一种理想。有时候,他甚至在周末不上班的时候,也会开车出去遛遛,能拉上一两个人,“这天就会过得很不一样”。

  王永的太太起初很反对他开顺风车。王永一直瞒着她干了两年,直到看到媒体的报道,她才知道这件事儿。“我倒不是因为其他的,关键是怕不安全。”她说。

  但王永说,自己开了10多年顺风车,只碰到过一次危险。

  那是一天夜里,他搭载了一个小伙子。一路上,王永和这个年轻人聊天,讲自己在北京创业的艰难,和开免费顺风车的想法。

  这个小伙子突然问他:“你就不怕碰见坏人吗?”

  王永笑道:“不怕,要是真遇上了,我就再也不开顺风车了。”

  小伙子听了没再说话,下车时,他突然说了一句,“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以后要当心。”王永一扭头,看见小伙子腰间别着一把一尺多长的刀。

  “但我凭真诚待人,坏人应该也会被我打动的。”他颇有些后怕地说,“不过,我确实不太敢在晚上拉人了。”

  2010年年底,王永搬家到了北京城里,离工作的地方近了,坐他车的人也少了。不过,这个被媒体称为“顺风车王”的企业主,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推广顺风车的规范化、制度化:“我一个人,就算捎了10万人,也不如把顺风车理念推广了更有意义。”

  他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一个故事是,有一次在路上,边上那辆车子的车主突然摇下窗子喊他:“王永!王永!我原来搭过你车,现在我有车了,也开始搭别人啦!”

  于是,通过自己全国青联委员的身份,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两会期间,王永都提交了关于顺风车的提案。他建议,政府应当建立可行的免费顺风车制度,允许民间组织参与,最好在政策里规定,私家车满员时,可免收或少收高速费。

  “既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又可以省钱、节能、环保。这样的事儿,有什么理由不能推广开呢?”他乐观地说。

  只是,这个方便过近万名陌生人的奔驰车主,偶尔也会遭遇一些尴尬。有那么几次,王永想搭别人的顺风车回家,在路边招了老长时间的手,却没有一辆车停下过。实习生 张 渺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