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山东枣庄电视台副台长被指10篇论文涉嫌抄袭

时间:2011-02-21 08:45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见过评职称抄论文的,没见过抄得这样明目张胆的。”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收到读者许隆洋(化名)的来信称,他经调查发现,山东省枣庄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中心主任张静参评副高级职称的10篇论文,竟然都涉嫌抄袭,有的篇目甚至“通篇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更让许隆洋没有想到的是,涉嫌论文抄袭的张静,还被评上了“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0篇论文篇篇涉嫌抄袭

  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中国知网的专业检索平台检索发现,张静发表的被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共有12篇,这些论文都发表在《现代视听》(及其前身《山东视听》)上。许隆洋在来信中提到的涉嫌抄袭的10篇论文,集中发表在《现代视听》2009年的两期增刊上。上述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时间均为2009年12月31日。

  这10篇论文的标题分别为:《浅谈电视新闻美学》、《专业频道传播效果探析》、《中国传媒如何应对全球竞争》、《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之创新》、《论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论广告中的欲望诉求》、《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从〈百家讲坛〉审视中国媒体发展》、《论会议新闻报道的社会效应》和《论公共领域中广告的角色定位》。

  其中,前6篇刊载于2009年第S1期,后4篇刊载于第S2期。

  在许隆洋看来,最近五六年一直担任枣庄电视台广告中心主任的张静的主要业务是拉广告,几乎没有从事新闻报道业务。作为张静的同事,他认为了解张静的业务能力。“一下子集中写出这么多关于新闻报道业务的论文,你能相信吗?”许隆洋说。

  于是,他下载了上述10篇集中发表的论文详读,很快发现,这些论文均涉嫌抄袭,“有些是全文照抄,有些是对原作作了删节再照抄”。

  记者比照了上述10篇论文与许隆洋提供的原作后发现,被指涉嫌抄袭的10篇论文中,有5篇与别的作者先前在其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内容全部或部分相同,有3篇能在互联网上找到他人更早发表的版本,还有两篇则是从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个人专著中选择性摘抄的。

  例如,《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之创新》一文是选择性摘抄自杨陈晨、海风合写的《为县级台的电视新闻开张“菜单”》,后者刊载于《声屏世界》2007年第4期第56页,后又发表在人民网传媒频道上。

  杨陈晨在看了记者提供的两篇文章后表示,按照目前对抄袭的定义,“指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之创新》一文属于对他的作品的抄袭,“按照抄袭比例计算,属于中度抄袭。她文章里的‘区县电视台资源共享’这部分可以说和我写的几乎一样”。

  类似的还有《论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一文。该文的第3至6段(约占全文篇幅的60%)与刊载于《中国广告》2001年第3期第47至49页的《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一文(作者徐协)的前半部分内容高度相似,只有个别用字作了修改。

  而《浅谈电视新闻美学》一文连标题都未作改动,直接全文摘抄自刊载于《视听界》1986年第4期第15至17页的《浅谈电视新闻美学》一文(作者樊玉媛)。这也是所有原作中最早的一篇。

  樊玉媛的另一篇论文,刊载于《传媒观察》1995年第1期第13至14页的《辩证地看新闻报道的社会效应》一文也未能幸免。被“改头换面”后,出现在《现代视听》2009年第S2期的第205页。

  有3篇涉嫌抄袭论文的原作来自互联网。其中,《从〈百家讲坛〉审视中国媒体发展》一文的原作《透视〈百家讲坛〉,思考中国媒体发展》至迟于2007年6月发表于新浪网读书频道,署名潘琪雅。《专业频道传播效果探析》一文的原作被许隆洋发现出现在多家宣称从事论文代写的网站范文目录中,题为《现阶段影响我国电视专业频道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中国传媒如何应对全球竞争》一文则摘抄自网友王飞2005年6月发表的博客文章,原作题为《小议弱小传媒面对强势媒体集团中国传媒“入世”后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另两篇关于广告的涉嫌抄袭论文《论广告中的欲望诉求》和《论公共领域中广告的角色定位》均摘抄自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的《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一书(南帆著)的第十章:“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上述10篇涉嫌抄袭的论文的篇幅除1篇是1页半外,其余都是1页,不到2000字,也都没有任何注释。《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一文涉嫌抄袭《现代传播》2002年第4期刊载的《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一文(作者俞虹),前者的第1段第1句摘抄自后者的第3段第1句。但后者的那一句话有注释,用引号进行了标注,而摘抄后的版本在删去注释符号的同时也删掉了后引号,留下了“孤单”的半拉前引号。

  不过,张静于2005年和2008年发表在《现代视听》(及其前身《山东视听》)上的另两篇论文并未被指出涉嫌抄袭。

  记者从中国知网上查询得知,《现代视听》从 2009年以后开始出版增刊。但常规刊与增刊的差别较大。常规刊一般只刊载20余篇论文,每篇论文在5000字左右。而增刊刊载的论文以1页的居多,数量可达到100多篇,2009年的第S2期增刊甚至刊载了267篇论文。

  在作者来源上,常规刊的论文作者主要来自高校,而增刊的论文作者几乎都是山东各地广电系统的从业者。以2009年第S1期增刊为例,165篇论文中,只有5篇的论文作者全部或部分来自山东以外的新闻单位或高校,其余160篇的作者均为山东各地的广播电视局(台)的从业者。

  《现代视听》编辑部的魏老师告诉记者,如果有权利人或第三人向编辑部反映杂志所刊载的论文涉嫌抄袭,无论是发表在常规刊还是在增刊上,编辑部都会与投稿者核实相关情况,按程序处理。他还表示,一些期刊有权利根据各自的需要出版增刊,但期刊的订阅者一般不会收到增刊。

  把关被指“走过场”

  许隆洋认为,上述并不难查证涉嫌抄袭的论文,却一路绿灯地通过了杂志社编辑部、人事部门和负责评审工作的专家委员会,说明对相关评审过程的把关可能就是“走过场”。

  “无论高级职称评审还是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评审,都规定了评审过程中要严格审核材料,但可能都没有尽到审核之责。像张静提供的那些论文,在网上简单一搜就会原形毕露,为什么还会畅通无阻?这些抄袭的手段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为什么还会蒙骗那么多的专家?”许隆洋说。

  在他看来,张静在2009年突击多发论文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赶着达到当年破格评定副高级职称的要求。

  记者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3月25日发布的通知中看到,张静和另外19人一起,获得了山东省播音专业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2009年12月30日评审通过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记者在通知附件提供的名单中看到,张静是同期20位获评“主任播音员”(副高级记者注)这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唯一一位文化程度为“大专”的(其余均为“大学”)。

  张静告诉记者,她申报副高级职称在年限上“破格”提前了一年。

  2005年9月6日印发的《山东省新闻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规定,破格申报有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如获得新闻奖,发表新闻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等,其中论文要求3篇以上,每篇3000字以上。

  基于上述条件,许隆洋认为,张静很可能不符合破格申报的条件。“她担任广告中心主任已经6年多,主要做广告业务,几乎没有从事新闻报道业务,自然也没有获得破格要求的高等级奖项。”许隆洋说,“所以在破格申报副高级职称的业务条件中,她可能选择论文的这一项条件。但9篇论文都只是1页,根本没有达到3000字。”

  而对于上述10篇论文均涉嫌抄袭的现象,许隆洋对评审机构的把关过程表示不解。

  他告诉记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2009年9月17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09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鲁人社〔2009〕44号)中,特别对破格申报提出了要求,“须由受委托承担高级评审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的办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并测试或答辩后,提交评审委员会单独评审”。

  “让人疑惑的是,面对不合条件的论文,这些专家是如何审核并测试的?张静又是如何答辩的?评审委员会又是如何单独评审的?”许隆洋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作者获评“专家”

  基于同样理由,许隆洋也对枣庄市选拔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工作的评审把关环节提出了质疑。

  许隆洋告诉记者,根据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选拔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市“各级人社(事)部门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查,发现弄虚作假的要严肃查处”。

  此外,2005年1月18日公布的《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暂行办法》(枣政办发〔2005〕2号)规定,如果出现参评人通过弄虚作假、谎报成果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该荣誉称号的,经相关部门核实后,当事人将被取消该荣誉称号及有关待遇。

  他认为,如果张静在申报材料中填写了上述涉嫌抄袭的论文,就属于弄虚作假。

  “这些评职称和评先进中的相关评审材料是由谁来核实的?当中有没有猫儿腻?”许隆洋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本来应该是一个崇高的荣誉称号,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并享有各项待遇,每月享受纳税人提供的津贴。但没想到可能获得该荣誉称号的人的多篇论文涉嫌抄袭,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根据《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评审、公示等环节后,对被批准的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除获得由市政府颁发的《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证书外,还将在工作生活待遇上获得优先照顾。

  记者从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为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绩,枣庄市从2005年开始评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每年的名额控制在30人左右。目前,2010年度的评选工作已接近尾声,“公示已经结束了,公示期间没有收到任何异议。我们已将名单上报至市委市政府,但目前尚未签批,表彰大会也还没有开。”

  记者在1月21日的《枣庄日报》上看到,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公示名单共有36人,张静位列其中。张静也告诉记者,1月30日,她以拟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市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

  2月20日晚,在记者希望向她核实上述论文为何与其他论文存在部分或全文高度相似的情况时,张静先是提醒记者,要谨慎对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的材料。

  当记者告知她10篇论文都涉嫌抄袭时,张静称,不同作者表达的观点或内容也可能存在相似的地方,这得看谁的论文发表在前。而她本人在写作时,需要援引一些全文的观点或论据时,“也会去借鉴一些权威的论文”。

  张静没有对她所发表的上述论文的原创性作出正面回应,并表示希望记者“回避这个事情”。本报枣庄2月20日电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