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人节才走,号称中国情人节的“元宵”又接踵而至,一个星期连续经历两个“情人节”的洗礼,淡定的寂寞的心又变得躁动——“剩斗士”们想找一个人相伴而过。或许正是看中双节过后单身男女内心的不安,形形色色的相睇活动又“活跃”起来。不过对于有过三次参加相睇活动经历的网友“武松打虎”而言,靠相睇寻真爱是“浮云”,他甚至直言有的相睇活动只是“吃饭会”,还不如上网发帖征女友来得“快狠准”……
网帖:三次相睇都食“白果”
听到元宵节当日又有相睇活动,网友“武松打虎”对这类寻爱手段的效果表示质疑,更自爆自己有过三段相睇经历,都以“食白果”告终。
第一次:
MM见我无车无楼飞咗我
“武松打虎”说,第一次参加的相睇活动是免费的,当时参加的时候还比较纯真,大家都抱着认识另一半的想法而去,互相交换号码的也不少。不过都是大龄的比较多。我也认识了两个,但都是要求很高,一个看上去几纯几靓,但快30岁仲嫁不出,我跟她kiss过,但见我无车无楼就飞咗我。另一个普通货色,居然话我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第二次:
连“恐龙”都吊起来卖
第二次参加相睇活动认识的也是性格古灵精怪的MM,不是自视过高,就是当你提款机,漂亮的要找老板类男人,连“恐龙”都吊起来卖。试过约一个拿一两千元工资的女孩出来,点两个菜嫌少,叫你点多几个,但最后她又吃唔完,浪费晒。“那个女孩吃完饭就话有事走先,临走仲叫你去电影院看下有什么新片,以决定下次跟你看哪出电影,当正自己是皇帝。”“武松打虎”补充道,有D就约极都唔出,只在手机、QQ短信中跟你聊,觉得要有feel先见。
第三次:很多人给假电话
“武松打虎”回忆道,第三次参加相睇活动感觉完全变味。“首先问人拿电话,很多都给假电话或者直接告诉你,她只是来吃饭的,因为单位出钱参加活动,不吃白不吃,这次活动中的靓女就无前几次咁多,但要求比之前更高,连离婚妇女也参加,居然被我遇上,当然无结果,因为要求也是极高。她的要求是:未婚男,有经济基础(我月薪3000唔合她标准)。有个28岁高龄的普通企业文员,嫌三嫌四,在Q上见过我相片后一时话要会煮饭的男人,一时话只找外省人。拒绝我就直接讲,整色整水。之后又电话约我出来,后来见面又话无feel。”
网友质疑:相亲活动为何已婚的也可参加
网友“武松打虎”认为,总体感觉参加相睇活动的很多剩女价值观严重错位,希望以后主办方多D回访下参加过的朋友,改进下活动类型。
网友“武松打虎”的“白果”相睇经历发出后即引来一大批网友的关注,记者辗转联系了一位曾经参加过同类活动的网友阿磊,阿磊坦言当时参加相睇活动时,自己已经有一个感情稳定的女朋友,对于参加相亲活动的动机,阿磊解释只有两个字,“好奇”。“自己以前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就去看看有没有美女,如果遇上相貌好,性格合适的,就发展试试。双线选择嘛,我总觉得与自己的女朋友距离蛮远的,正好借着相睇活动,骑牛找马。”
近日,本地又搞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相睇活动,不过有眼睛尖锐的网友一下子就发现了宣传方案中的破绽。网友小C说,不是说是单身配对活动吗?为什么已婚人士还可以参加?另外主办方要求报名者提供真实的资料,但主办方又如何核查参加者的资格?这样的活动,会不会导致网友“武松打虎”偶遇吃饭女的“杯具”经历重现?
专家:调查清楚需求再定位
“这样的相睇活动变味了”,佛科院社会学教授张喜平评价道,相睇活动变味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问题。究竟如何提高相睇活动的质量?他建议:“第一,主办方在举办前要先把单身人士的需求进行调查和摸底,究竟是蓝领多还是白领多,再对相睇活动进行明确定位——针对的是哪类人群;第二,应该是政府牵头,中介执行,这样才能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中介部门的专业性相结合;第三,政府对此类活动进行监管,这类活动的真实性,仅靠行业和参加者个人自律是不够的。”
另外,张喜平也建议参加者反思,“我建议各位单身人士选择多元化,可以把相睇活动看作交友的一种方式,但不应看作唯一的方式,寄望于一次相睇活动,就把所有愿望都实现,有点过分理想化。”(文 /记者庞晓茗、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