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情人节”细数30年中国婚恋观变迁

时间:2011-02-14 09:01   来源:人民网

   “情人节”将至,“创意”与“爱意”兼具的情人节商品和活动纷纷亮相,为商家赢得商机的同时,也为情侣们营造甜蜜温暖的节日气氛。图为上海一家花店推出的情人节花朵盆栽。刘颖摄

  “2·14”情人节又到,在鲜花、巧克力价格再度上涨的甜蜜氛围中,爱情喧嚣过市。爱是什么?不同受访者向记者讲述的自己恋爱经历,呈现了一部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年轻人婚恋观的变迁史。

  80年代:

  从“介绍对象”开始的自由恋爱

  “在我们那个年代,爱情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53岁的长沙市民王光仁告诉记者。冲破10年禁锢的改革开放之初,爱情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既向往又害怕。在当时,“介绍对象”是爱情萌芽的最普遍方式。

  “到了适婚年龄,不少单位里的热心人就会撮合般配的年轻男女。”王光仁说,“选择对象不会过多考虑经济条件,而主要是看出身、阶级成分,对地主、富农、工商业出身的年轻人还是有一点偏见,军人、司机是当时非常好的择偶对象。”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