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改革开放以来拜年方式不断变迁 电报发展到微博

时间:2011-02-04 10:04   来源:广州日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老百姓的年过得越来越富足,拜年方式也不断变迁。从登门拜年,到电报、电话拜年再到视频拜年,从贺卡拜年到传呼机、短信拜年,如今又兴起了微博拜年……无论用何种方式,不变的是真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现在过年什么都是买的,三十年前的贺年食品很多都是自己做的!”新春佳节,记者走访了不少老广州,向他们了解广州拜年方式的变迁。

  改革开放初期

  带着自炸的油角登门

  退休教师李玉玲回忆,改革开放初期,春节前几天她就要开始在厨房里忙活,炸油角、蛋散、煎堆了。当时的人们送礼是“讲心不讲金”,而且主要都是送吃的。

  “首先就是嘴馋!”李玉玲笑说。从大年初一开始,人们便要提着自制食品,捎带上糖果、花生、橘子等,挨家挨户串门拜年。

  上世纪90年代中

  电话BP机表达心意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电话在中国家庭中逐渐普及。又过了几年,BP机走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新年祝福便在“嘀嘀”的响声中传遍神州大地。市民王晓屏就记得某年春节——“那时候我们正在逛街,我老公说要上厕所就走开了。结果他自己跑到公共电话亭给我留言:老婆春节快乐!”王晓屏说,她老公平时特别“正经”,几乎不当面称她“老婆”,这个留言让她感到很惊喜。

  上世纪90年代末

  短信拜年刚刚兴起

  手机的出现,使短信拜年成为近10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过年问候方式。最早的时候,短信拜年主要靠“原创”。后来,一些文采飞扬的人精心编制了“段子”发给亲朋好友,接收者一看说得好,便又转发给自己的亲朋。于是,专门“炮制段子”的短信写手便应运而生。

  今年的短信拜年中,“给力”、“神马”、“浮云”以及“让××飞”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

编辑:田云鹏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