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回望2010中国微博元年 “广场文化”打破层层壁垒

时间:2011-01-13 14:12   来源:光明日报

  

  “围脖换头像啦?跟偶学的吧?看来今天不少童鞋被演播室紧张了,偶判分时会考虑到这层因素的。O(∩_∩)O~怎么样,语言很时髦吧?”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一条诙谐的“火星文”微博下,小粉丝们纷纷留言:“涂老师太潮了!”“偶喜欢你这样的大学老师,跟童鞋有共同语言。”

  2010年可谓中国的微博元年,“你织围脖了吗?”已经成为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

  从“被”微博到自写微博

  所有的研究都要从观察和参与开始

  “其实我最开始是‘被’微博的。”这是在谈到开微博的初衷时,涂光晋教授的笑言,事实上,这确实是很多新闻院校教授开微博的原因之一。

  人民大学的方汉奇教授也属‘被’微博之列,但是在老先生强大的人气支持下,刚发出两篇微博,他的粉丝就飙升至一万余人,如今更是达到了5万人之多。

  当教授们迈入微博大军的行列后,他们逐渐发现了微博这个新型传播手段,不同于以往传播方式的独特魅力。

  在那条“火星文”微博发出之后,涂光晋教授专门在课堂上与同学们探讨网络上的表情符号问题。,涂教授说,研究新闻传播的人,不能只作壁上观,而是要时刻关注新的媒体形态的变化,并通过实际的参与感受它对这个社会的影响。

  除了对微博这一新的媒体形态保持关注之外,教授们还在积极运用这一传播工具来进行研究工作。

  “致力纪录片的公众媒体传播和影响力”,这句话写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何苏六教授的微博上。何教授告诉笔者,在微博中,传者与受者之间几乎没有界线,转发即是传播,关注就等于群发,这种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关系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微博是“自组织”的社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

  “今天有媒体问我,为什么写微博,我说把生活中的温情和浪漫带给我的粉丝,把正义的声音传递给社会,留下点点思念等朋友们路过的时候来采摘。”在采访何苏六教授后不久,何教授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动人的句子。

  在微博这样一个平台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组织自己的社区圈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声音。

  涂光晋教授指出,只要仔细观察,你就可以感觉到,微博上每个人的关注都与他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博主的研究偏好和爱好都会在微博中得到体现。

  在微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发布者。何苏六教授说,传统媒体对一般人来说还是高高在上的,而在微博所形成的社区平台里,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因此,这个媒体的成长速度最快,仅一年时间,用户就达到了一亿两千五百万之多。

  “我现在的粉丝有近一万名,这就相当于一本杂志的发行量。而有的明星,粉丝达到几百万,这就像一个广播台,或者小型电视台。”何教授指出,粉丝介入传播过程,会使博主成为某一个圈子内的意见领袖,这就使每个人,无论草根还是精英都能够从中找到满足感,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观点发布出来,这是微博得以迅速发展的最大原因。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