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抢救“植物大熊猫”四合木,内蒙古乌海市正全力实施300亩四合木人工造林示范基地工程。目前,位于白独贵湾的项目区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人工造林工作将于明年正式展开。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乌海市,第一次见到了四合木。它外形酷似一蓬蒿草,但又比普通的蒿草略高。它的枝干呈枣红色,如红柳的枝干一样坚硬、挺直,叶片小而密集,颜色深灰。整株四合木毛茸茸、圆滚滚,的确像“熊猫般可爱”。
据介绍,四合木是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起源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猫”。全球现存1万多公顷,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西部至乌海市黄河东岸到宁夏石嘴山及贺兰山北部一带,并零星散见于俄罗斯、乌克兰部分地区,是中国一级保护植物。
“四合木更美的季节在夏季。那时的四合木叶子圆润、绿色欲滴,根节上生有白色的毛根,有光泽或柔毛。连片的四合木在起伏的戈壁滩上铺陈开来,郁郁葱葱。尤其是在花期,米粒般大小的花蕾遍布全身,花香袭人。”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杨永贵对记者说。
四合木的开花期为每年5至6月,7至9月结出果实。喇叭状花朵呈4瓣绽放,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数根如发丝的黄色花蕊点缀其中。有意思的是,四合木蒴果也呈4裂瓣。可能是因为花朵与果实均呈4瓣,人们才给它起了‘四合木’的名字。
四合木如“熊猫般珍贵”,但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它所生长的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处于生态极端脆弱的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地带。这里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均降雨仅15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很低,土质条件极差。
由于刚砍下的新鲜四合木植株很易燃烧,当地人称其为“油柴”或“四翅油葫芦”,用来烧火。上世纪50年代,过度放牧、滥垦乱伐等人为因素,使这一物种一度濒临灭绝。后来,当地群众意识到四合木的价值后,纷纷偷采到家中培植。可奇怪的是,在荒郊野外能茁壮成长的四合木,一旦离开天然环境,竟无法存活。
2003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把西鄂尔多斯地区列为中国草原荒漠生态系统中最具国际意义的第一类保护地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并将其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植物种优先保护名录。
据杨永贵介绍,分布在乌海辖区的四合木面积为1689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978公顷。
中科院专家认为,四合木还有许多待解之谜,它富集钙、镁、钾、磷、铁等微量元素,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类、酚性化合物、油脂等,在植物增强生命力、抗旱、医学临床等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为培育抢救四合木这一濒危物种,乌海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早在2005年就采用嫩枝扦插技术培育四合木,并获成功。今年,“濒危四合木人工造林技术推广”被列入自治区林业科技支撑项目。
根据项目规划,乌海市将在3年时间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完成300亩四合木人工造林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同时培育苗木10万株,其中示范林苗木5万株,推广苗木5万株;使四合木人工扦插繁育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人工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记者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