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近,网友围绕张衡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展开了争论。这个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古董”的模型,其实是古代科技史专家根据196个字的文字描述制造出来的现代作品。中国之声连线值班编辑韦雪了解详细情况。
主持人:介绍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网络上为什么会出现关于地动仪的争论?
记者:之所以出现这个争论,是源于网友闫涛在网上发布的微博。这条微博说,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古董”,是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
这条微博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查阅书籍后发现,地动仪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张衡传》中,于公元132年问世,约是公元190年到220年消失,至今未找到。网友还发现,直到公元432年,范晔才开始《后汉书》。也就是说,在地动仪消失了300年后,范晔没有见过地动仪原型的情况下,写出地动仪的内外构造。网友的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地动仪真假的争论。
主持人:对于地动仪真假之争,网友和相关专家有什么看法?
记者:微博发布之后,立即引发网友的关注。对于地动仪的真假,网友们莫衷一是。方舟子的表态使得争论升级,方舟子认为张衡当年建造的地动仪早已失传,是否具有监测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个谜。随后,中国地震台网专家做出回应,上世纪50年代的仿制地震仪由于设计缺陷,确定不能监测地震,但2005年复原的地动仪模型不存在这个问题。
有关地动仪的争论引发了网友对于如何看待历史和科学的思考。有网友说,在我看来不断还原真相,不断打破对历史书写的垄断,逐渐逼近历史真实,这才是真正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也有网友表示,既然地动仪存在争议,就应该从教材中删除,以免误导学生。
近日教育部表态,中小学教科书如何描述地动仪是个专业问题,教育部已将有关材料是转交给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