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全国临床过半不合理用血 血头救场已成公开秘密

时间:2010-11-23 08:5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血荒调查

  突如其来的全国性供血严重紧张,不仅让医院、患者、血液中心等相关各方手忙脚乱,疲于应付,也让不尽完善的医疗用血体系浮出水面。“缺血”背后,缺的是什么?

  公开的秘密:“血头”救场

  11月11日,坐在病床上的于大姐不停地绞着衣角,非常地焦虑。她从山西来到北京某三甲医院等待切除肿瘤已经20多天了,但因为医院供血不足,一直都不能进行手术,而带来的钱已经在住院费和控制病情的药物上耗掉了一半。

  11月9日,同病房的张大姐终于做了手术。因为供血不足,张大姐的手术被推迟了6次,眼看着病症已经恶化到危及生命,医院只得以牺牲供血质量为代价将张大姐家属的500毫升B型血调配成了500毫升的O型血,才完成了手术。

  于大姐说,病房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大家都在急等着用血。于大姐哽咽着说:“我就怕等死在这儿,把钱也花完了,我家娃怎么办?”

  到了中午,于大姐的丈夫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说:“有救了,有救了!”全病房的人哗啦一下都围了上来。

  原来,10月份开始,于大姐所在的医院为解决供血紧张问题,临时实行了“家庭互助”献血的应急程序,即不论与患者所需血液的血型是否相同,患者亲属均可先在北京市血液中心献血,然后持血液中心开具的献血量证明,到医院获得同量血液的优先使用权。

  通过别的病患家属介绍,于大姐的丈夫认识了“血头”小张。下午,小张带了3个人过来。于大姐的丈夫赶紧和他们明确了一下各自的“亲属关系”,然后就带着他们去了北京市血液中心大厅。

  大厅里,有很多人在四处东张西望,据小张介绍,这些都是在寻找需要血源的人。最近,因为各大医院供血紧张,采取了“家庭互助”方法,所以许多人像小张一样,开始做起了“血头”。一个月前,小张还是一位建筑工人。

  大厅里,有两位巡警不时盘问来献血的人是什么关系,于大姐的丈夫很紧张,生怕被看出自己的猫腻。小张则直奔窗口,领了3份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和健康咨询表,三位“亲属”飞快地填写,然后拿出身份证,等待“献血”。“献血”前,窗口的医生询问了一下亲属关系,于大姐的丈夫回答时语速极快,双腿一个劲地抖。

  很快,1200毫升的鲜血输入到袋中。出了大厅,于大姐的丈夫掏出了3000元钱给了小张,还说了一堆感谢的话。

  事后,记者询问了窗口的医生,如何确认家属关系。医生说,无法确认,只是例行询问一下,“其实我们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这总比没血用等死强吧。”

  回到医院,于大姐很高兴,虽然比正常输血多花了3000元,但是买来了希望。于大姐等待着,这些“昂贵的血”能够尽早输入到自己体内。

  于大姐的主治医生李大夫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已经是医院里“公开的秘密”。医院里的供血箱基本上已经空了,于大姐所需的B型血还不到800毫升,根本不够1200毫升的手术用量。从10月起,医院已经宣布暂停择期手术及一般性输血治疗,血液优先供给急危症患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急症用血。“这种能拖则拖的办法也实属无奈之举,我们医院的所有健康人员已经全部献血了。”

  截至发稿时间,于大姐还没有做手术,只能拿着通过“家庭互助”方法得来的“配额 ”,在焦急地等待着。

  为应对“用血危机”,全国各地的各大医院都鼓励患者自行组织亲属献血,用“家庭互助”的方式满足用血需求。但是,亲属关系的辨别成为这种“互助方式”最大的漏洞,像于大姐这样寻求“血头”小张非法买卖血液的情况越来越多。

  北京某三甲医院院长介绍说,原来也有“血头”,但他们很隐蔽,至少在医院范围内一直都没有很“惹眼”。自从开了“家庭互助献血”的口子,现在每天都有二三十个“血头”在医院各病房间流窜,甚至有部分医生与“血头”关系紧密,为其提供急需用血的患者名单。虽然有些医院表示不接受“家庭互助献血”,但实际上很少有医院能够做到,因为急迫缺血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导致这条漏洞百出的通道难以关闭。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