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男子家传百年前英文教材 用粤语方言为英文注音

时间:2010-11-08 09:54   来源:广州日报

  为了迎接亚运,广州市民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早在100多年前,作为国内唯一通商港口,为了和洋人做生意,广州全城就已经兴起“英语热”;之后,在美国等地打拼的粤籍华人为融入当地生活,也早早捧起华英教材学说英语。日前,广州街坊秀出家藏“宝贝”——祖辈留下的有上百年历史的几册英文教材。从这些用粤方言注音的“教科书”,于百年前粤人初学英语和初出国门的生活,可窥一角。

  家传130年前出版的英文教材

  “鸦夭的曲?”“耶士,科么了颠天耶了士。”这不知所云的两句话,居然是广东人在学说英语。两句话正解如下:“Are you the cook?”(你系做厨师傅咩?)“Yes,for more than ten years。”(系咯,做有十余年。)

  这些记录在100多年前的英文教科书中,开头两句是编者在用粤语方言为英文注音,以方便初学者记忆。“这本英文教材有100多年了,是我曾祖父从美国带回来的。”黄先生住在海珠区,手上捧着的东西用报纸和塑料袋包了两层,拆开来是一本散页的旧书和两个小册子。

  黄先生说,他听父亲谈起,祖辈曾经漂洋过海,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旧金山当过华工,后来曾祖父回到国内,带回来的家当不多,保存至今的只剩下这几本古书。

  英文词汇侧重广州商货

  三册书中,两个油印小册子纸张极薄,翻页时需极小心。册子封面上印着书名《华英通语集全》,藏版,光绪己卯年(1879年)重订,至今已历经130余年。记者翻阅发现,这几乎是一本国内最早的简易汉英词典(上、下两册),单词从一到十这些数字开始,涉及生活各个门类,包括时节、天文、地理、房屋、器用等。书中侧重介绍通商货物,不少篇幅涵盖了玉石、茶叶、布匹、通商等门类的常用词汇。

  为了方便广东人记住英文发音,书中采用谐音教学。即每个单词都标识了三种文字:当时广东人通用的粤语单词、句式,英文拼写和用粤方言为英语的注音。比如:“先生”,sir,音译为“收”;“请”,please,音译为“普立斯”;“汤丸”,Dumpling,音译为“泵布令”;状师,Lawyer,音译为“啰吔”;“找银”,change,音译为“千治”。

  教人用英文打官司租房子

  与国内印的《华英通语》不同,另一本散页古书是美国本地印刷,纸张过硬,文字墨迹清晰。书籍散页后剩余200余页,封面书名也不知所终,从书中记录可以判断,书籍应在1891年前后印刷。因为读者主要设定为赴美的华人华工,格式与上一本相似,除了单词华英对照,还有简单的句子和对话,内容更加丰富。

  比如,书中章节包括了“上衙门合用英话”、“批租房屋或菜园合用之英话”、“买卖讲价合用英话”,还包括搭船、买药、做厨等英话,都是日常生活所需,简单易记。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书中甚至还囊括了“街上霎气”的常用词句,也就是教华人如何用英文吵架斗嘴。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