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诽谤门”、凤姐、小月月……这些网络热门话题和人物的诞生并非偶然现象,其背后往往有灰色利益关联。在昨天召开的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第五次会议上,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透露,50%的网络争议帖背后都有“推手”在操作,而非单纯靠网民的点击率。这些“推手”有的是网站版主、网页编辑,还有的是专门的网络公关公司,他们负责全程操控,为的是攫取高额的回报。
据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处网络管理处副处长张俊介绍,由于网络的快捷和互动性,在短时间内能够向整个社会辐射传播,十分容易产生争议性话题或人物。这些话题或人物往往能够吸引巨大的观众群体。这个巨大的效应催生了网络公关行业和网络推手职业。
网络公关公司的推手们一般都是三步走,首先需要筛选出争议人物或话题,包装之后在各大门户网站或论坛进行集中发帖,并通过雇佣大量“网络水军”(网络用语:发帖俗称“灌水”,水军指那些靠发帖获得收入的网民)的疯狂回帖在短时间内骗取点击率,吸引网民的眼球。成为议论焦点后,推手们就会联系传统媒体如电视台、报纸等对争议话题或人物进行报道。最后,推手们会和企业联系广告投放。“推个人的收费一般在30万左右,如果要推企业,则是十几万至几十万不等。”据搜狐网副总编辑国庆临介绍,这种模式起始于“超级女声”,之后的“天仙妹妹”、“芙蓉姐姐”、“凤姐”等均是这种炒作模式的产物。
但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不少网络公关公司不再仅限于炒作争议话题或人物,而是在企业竞争、攫取个人巨额利润上大做文章。如近日警方依法查处的蒙牛公司员工涉嫌雇佣网络公关公司恶意损害竞争对手声誉案件,以及山西临汾论坛管理员涉嫌制造炒作当地银行“国庆降半旗”敲诈勒索案件,相关当事人的行为已经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当事方利益,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市网管办网络宣传处副处长王强表示,网络公关的危害在于助长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愚弄广大网民,扭曲网络舆论,严重误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网络公关泛滥关键在于网络的监管。据介绍,我国法律、部门规章、治安条例等都没有对网络公关的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和监管,所以,网络舆论监督仍然存在灰色地带。“政府应当为网络公关划定界限,哪些行为是合法,哪些是违法,这样才方便管理。”同时,他认为相关的网站和论坛应该严格自律,对网络争议帖及时监督和处理。
昨天参会的八大网站代表表示,将加大本网站和论坛的监管,并在网站明显位置挂出发帖须知和倡议书,共同抵制非法网络公关行为,维护网络文明。(记者刘可)
[责任编辑: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