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心中的圆明园”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主题活动在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前启动。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石鱼、石桌、石狮子、龙头石构件、石屏风……一批融汇了中西艺术精华的圆明园文物日前首次集中对公众开放。在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的前夕,这批以“回归”的名义现身的文物显得益发非同寻常。
这批珍贵石刻文物共计57类85件石刻文物,均是圆明园被毁后流散在国内各地的珍贵文物,它们是近年来由不同单位和个人向圆明园无偿捐赠的。“很遗憾里面没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科孙晨露感叹。
曾引起轰动的“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全球“摸底”的首站美国还是取得相当的成果,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2009年10月成立工作组专程赴美国进行寻访,以摸底流失文物并完善文物资料数据库建设,寻到超过400张老照片及流失文物:华盛顿弗利尔和赛克勒博物馆派专家介绍馆藏文物和圆明园老照片,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与圆明园有关的文献资料搜罗备至,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和赛勒姆博物馆则提供了大量圆明园老照片和西洋楼铜版画图片等。
他表示,此次美国之行也是今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圆明园管理处还将择机开展赴欧洲和日本的寻宝之行,以期能建立一份较为完整的圆明园流失文物名录。
对于圆明园在当代构建的设想,陈名杰希望能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遗址保护和展示手段,其次圆明园学的研究水平能够达到国际一流,像敦煌学一样通过研究来扩大影响,第三是能做成国家5A级风景区,而日前圆明园已入选中国首批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著名学者叶廷芳亦认为对待圆明园遗址的态度不是匆匆忙忙地进行草率的1/10的复建,而应在科学指导下的研究和发掘。近年来从含经堂和九州清晏金鱼池的开挖表明,圆明园大量的覆土掩盖下的古建筑遗址仍留有像样的基础遗存。有条件、有计划地使这些遗存展现出来,将使圆明园成为一座壮观的废墟遗址。
“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他说。(记者 应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