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8个小时工作,8个小时经营理想,每天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广州本土纪录片导演朱景辉,一句话道出了许多草根阶层的艺术创作者纠结的状态。而目前正在举办个人摄影展的“1984”(原名崔新基),同样对草根艺术创作者这种要将现实和理想“粘合”起来的“双面胶”状态表示忧心。“1984”认为,如今国内很多草根阶层的艺术创作者都处于用现实“供养”理想的状态。
一方面迫于生存压力,一方面无法放弃艺术理想,“名成利就”是个美丽而又遥远的梦,草根阶层的艺术创作者往往只能选择一边工作,赚取必要的生活费,一边又苦苦经营自己的“艺术梦”,这使他们常常处于尴尬的“双面胶”状态,
“1984”说,在某种程度上,他能够成功举办这次个展是件幸运的事情。第一,他得到了红砖厂(广州创意艺术区)在展馆上提供的一些帮助;第二,他经营的工作室能满足个展的开支需要,这才让他得到了满足展示自己艺术成果的平台。而他认识的一些朋友,虽然坚持很多年的艺术创作,但很多都无法坚持当“双面胶”,去“粘合”现实和艺术理想,最终屈服于现实。“比如一心想当画家的最后去当了全职美编,虽然工作仍有相近的性质,但已经与艺术梦想无关了。”
谈到“双面胶”的尴尬处境,“1984”说:“草根阶层的艺术没有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他举例说,在澳门,相关部门持久地将近期艺术成果的展示展览活动向公众发布,就像发布影讯消息一样,不管这些活动是官方还是非官方的。消息知道的人多了,关注的人才会多。而在“1984”身处的艺术圈子中,没有名气的创作者很难找到提供展馆的帮助,即使找到,创作者很多都必须自己完成布置、筹备和宣传等工作,一个人要“粘合”很多事情,很难可以纯粹地进行艺术创作工作。
“拍摄DV纪录片的整个氛围我觉得是割裂的。”朱景辉说。虽然在广东省积极推行“文化强省”的战略下,文化建设的多个领域层面获得了更宽松的发展空间。朱景辉不无感激地说,他在创作第一部纪录片时找过广州市档案局、考古研究所等,这些部门都很愿意给仍是大学生身份的他提供帮助。也正是因为广州考古研究所的帮助他才找到了作品的切入点,并且找到了很多采访对象。
但朱景辉同时也无奈地说,在制作DV纪录片的过程和DV纪录片的放映中都没有很好的氛围和途径。草根艺术家的尴尬还在于整个社会对草根阶层艺术的接受度。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是一个方面,但只有当整个社会都对文化产生较高关注时,给草根艺术创作者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良好的文化产业链才能形成,这也是国内草根艺术创作者摆脱“双面胶”尴尬处境的唯一出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