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每年吸引几十万人次境外客商前来采购商品。近些年随着财富积累和政府的引导,当地商品开始由量向质转变,众多企业品牌意识逐渐加强,这也使得本地厂商极少出现贩假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该市侵权事件开始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据义乌海关统计,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至今年7月份共查获涉嫌侵权货物465批次,而这些侵权货物的货主大多为外国人。
频繁发生外国人贩假案
2009年3月17日,义乌市工商执法人员在检查仓库的过程中,发现102000只“LS”牌和61200只“mulit9”牌小型断路器(均为业内知名企业注册商标),经鉴定均为假冒产品。假冒断路器发现后,工商执法人员立即通知当地公安机关,经过一个月的侦查,4月17日,埃及籍犯罪嫌疑人TAMIR被抓获归案。据介绍这批假断路器TAMIR在乐清市定做,希望通过义乌关口运出中国,但最终没有得逞。今年1月份TAMIR因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罚金10万,驱逐出境。这起案件成为浙江省首起外商侵权案件,也打响了义乌知识产权的保卫战。
但外商的贩假行为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今年4月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瑞典籍商人SALEH ZOHER HASHIM因购买2万条价值200万元的“万宝路”牌卷烟而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这起案件也成为浙江省查获的首例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商侵权案。该案刚过3个月,7月份义乌海关和当地机关又查获了一起外籍人员知假买假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查获假冒品牌服装8580套(件),外籍犯罪嫌疑人8月27日被金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这在全国海关还尚属首次。
为何义乌屡屡发生外商侵权案件?义乌海关副关长邵洪斌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每天有大量的货物出口,加上每个标箱小商品种类繁多,这就使得一些外商带着侥幸心态前来闯关。”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义乌海关月均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4.65万箱,平均每天1550个标箱,部分外商便在其中做起了手脚。
另一方面,众多货代公司为能够在义乌竞争激烈的货代市场生存下去,便对一些外商侵权货物予以代理。“义乌正式注册的货代公司仅100多家,但实际从事出口货代业务的公司和个人超过3000多个。”义乌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资深货代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再加上很多报关行因人手不够只对报关单据进行审查却不去现场看货,这就给侵权货物提供了可趁之机。”
据邵洪斌介绍,意图将侵权货物从义乌关口运出的外商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南亚等地,发生侵权行为的商品主要是日用品类。“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而发达国家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保护措施,侵权商品很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