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学、失管、失业,他们被称为社会闲散青少年;沉溺网络、啃老一族、诱发犯罪,成了他们难以甩开的生活状态。日前,团市委等有关部门对福州市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福州市14岁~25岁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普遍存在学历不高、没有工作技能、对未来充满迷茫、缺乏家庭监管与支持等特点。
市有关部门将根据这个群体的多种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闲散青少年的四个群体特征
据了解,团市委、市综治委预防办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州市14~25周岁的处于失学、失管、失业状态的闲散青少年(含农民工子女)开展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述。
调查发现,福州市闲散青少年群体拥有以下四个特征:总体年龄偏小,平均年龄为19.1岁;家庭结构不完整,缺乏家庭监管,仅有53.8%与家人同住,身处单亲家庭者占7.6%,在家留守者占30%;整体学历不高,缺乏专业技能,最后学历为初中或高中者近60%,其中初中学历为40.3%,高中学历为19.1%,有技校学历的仅占5.0%;无就业经历或待业,无任何就业经历者占27.1%,待业者待业时间多在半年以上。
精神物质生活相对贫乏
调查显示,家庭不和谐、亲子关系不好,成为福州市闲散青少年群体的首要压力。在调查过程中,有26%的闲散青少年认为自己经常承受压力,其中家庭关系、就业和人际关系是主要压力源。
他们迫切需求父母的关注和尊重。不过调查显示,有30%闲散青少年没有获得家庭的实际支持,46.2%没有获得父母的心理支持。同时,31.4%的闲散青少年最希望获得父母尊重。
此外,他们还存在一定经济压力。受调查的闲散青少年收入主要来自家庭,开销普遍较大,月开销500~1000元的占42.7%,经常觉得入不敷出的占38.9%。入不敷出者中,有23.5%不愿工作,向家庭求助意愿较低,不得不借助非正规方式获得收入。
在亲情疏离、经济低迷的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情感世界更加脆弱。他们的娱乐生活大部分都是在上网和看电视,与他人直接互动较少,因此多数闲散青少年性格相对孤僻,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也不高。
多部门将开展个性化帮扶
调查发现,社会闲散青少年对未来怀着复杂的心态。受访对象中,有4成表示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不过,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仍希望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贡献的人。
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定型期,可塑性很大,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关爱。”
据团市委介绍,根据调研情况,市有关部门将根据不在学、无职业的农民工子女群体,服刑在教农民工子女群体,农民工子女中罪错青少年群体,弱势农民工子女群体等几种不同类型,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措施包括拓宽就学就业渠道、壮大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打击农村乡镇黑网吧、开辟农民工及其子女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福州日报 记者 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