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老农七年写十几万字村史 在文字中寻找家乡

时间:2010-08-18 15: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个老农花了7年时间,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一部十几万字的“村史”,他想为这个因为南水北调而不得不移民的小村庄,留下些能够被后人记住的东西。但他慢慢发现,有些事情,可以留在纸上,但有些事情,在时代的冲刷下,是怎么也留不住了。

  活在“史书”里的乡村往事

  坐在陆营镇宽敞得有些空旷的新家里,侯秀才常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崭新的水泥平房漆着嫩黄色的油漆,洗菜、洗衣服要去拧厨房的水龙头,从家门口走到村口,都是平坦的水泥路。

  这一切都让这个近60岁的农民觉得“不太习惯”。他还是怀念从前居住的那座破旧的小砖房,怀念远方那个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名叫东岳庙的小村庄。可如今,他只能在一部十几万字的“史书”里,寻找自己的家乡。

  根据南水北调的工程规划,这个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小山村,将很快被临近的丹江口水库淹没,2003年,侯秀才和他的几百户邻居就得知,他们将举村迁移至离家100公里外的南阳市郊区的陆营镇。

  当了一辈子乡村语文老师的侯秀才,想不出用别的什么办法,来留住自己的根儿。从那时起至今,他用了7年时间,四处搜集东岳庙村的往事,然后把它们一笔一画地写在稿纸上。到完工时,这部“村史”的手稿,已经有高高的一摞。

  “我想给后代留点东西,让他们别忘了自己的家乡。”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说着,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

  侯秀才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里出生、长大,邻居们的房屋大多倚着土坡建起,自家房子的石头地基,和家里用了几十年的小板凳一样,都是灰扑扑的颜色,主妇们爱聚集在屋后的小河旁洗衣服,家门口凹凸不平的土路上,也总能看到些鸡屎牛粪。

  他大半辈子都站在讲台上。先是在村里教了几十年书,后来又去其他学校当过校长,现在老了,快退休了,他再次回到东岳庙村的小学,给村里的几十个孩子教语文。

  上过他课的孩子们都记得,学到《桂林山水》这一课,侯老师就会特别讲讲课文里的“中岳庙”,然后话锋一转,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们讲起村里山坡上的那座“东岳庙”。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