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中国作家协会迎来了63岁生日。此前,它还按照每年的惯例吸纳了378名新会员,经过63年的积累,如今会员人数已达9301人,破万在望。
在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这个曾经头戴光环的团体,内部结构有什么变化、是否合理?而在文学创作日益年轻化、网络化的今天,它是否顺应时势,作出了革新与改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作协相关人士、新老会员进行了接触。
分析 30岁以下会员仅50人
记者从中国作协提供的会员统计数据中发现,如果按年龄来划分,45岁以上(1965年以前出生)的作家占总人数的近90%,而80后作家仅50人,作协有明显的老龄化趋势。
再细致点分析,4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人数为1037人,1970年到1980年出生的作家仅389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家相对较少。
对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崎嵘坦言:“问题是存在的,中国作协会员在年龄结构上确实不太合理,出现了断层现象,会造成文学作品创作不均衡。我们现在已经重视这个问题。”2008年以来,中国作协开始重视年轻作家的入会工作,主要是加强联系,让年轻作家了解作协。
此外,从男女比例来看,男会员是女会员的近六倍。“作协会员的男女比例可能跟实际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的比例一样,以男性居多。”陈崎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