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七夕节争论不止 专家:“情人”夫妻不可混为一谈

时间:2010-08-17 11:15   来源:广州日报

  古代敬称相公娘子如今多喊老公老婆

  关于七夕是否“中国情人节”的争论,近年来一直没有停止。一边是许多专家对这种“硬给中国传统节日套上西方外衣”做法的驳斥,另一边,商家们却年复一年地打出“七夕情人节”的噱头。最近,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向牛郎织女学习婚姻爱情观是十分必要的,七夕节应定为“夫妻节”。这一说法在引发又一轮七夕讨论的同时,又牵出了另一个话题:“夫妻”与“情人”何以泾渭分明?夫妻称谓的流变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提议:七夕节定为“夫妻节”

  有网友认为,中国古代就有的七仙女和董永传说,比西方情人节早产生了不知多少个世纪。拿西方洋节来称呼中国的七夕,就好比是让清朝人给明朝人取名字。也有媒体人士在博客中提出,七夕有两个有名的别称——乞巧节和女儿节,证明了女孩子向织女学习女红技巧才是这个节日最主要的内容。鉴于中国古代社会历来没有“情人节”的产生土壤,因此将七夕定为夫妻节倒是非常合适的,牛郎织女就像分居两地的夫妻,正好成为一年一度的节日。

  专家:“情人”夫妻不可混为一谈

  这一提议,引发了网上的又一轮讨论。有网民认为:“在西方,夫妻、情侣都过情人节,而且每一对夫妻,不都得先经历作为情侣、情人的过程么?何必非要划分界限?”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表示,在中国传统社会,情人与夫妻绝对泾渭分明。“情人在中国古代是一个贬义词,相当于第三者。在封建社会,如果哪个女孩子是他人的‘情人’,那是要拉去浸猪笼的。”曾应枫说。与此同时,她也不赞成将七夕定为“夫妻节”的说法。在她看来,七夕节包含了很多元素,包括天上、人间、爱情、婚姻、离散、团聚等,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婚姻爱情的理想,如果生硬地为七夕套上“夫妻节”的帽子,会淡化了“乞巧”这一重要内涵。“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不要随便套上现代人的观念。”曾应枫说。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