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昨日重访事发现场,追问事故缘由——
有毒化学品存放为何如此草率厂方难道不知高温易致化学挥发化工厂为何没有任何警示标志
追问一
高温天会导致该化学品分解,厂方难道不知?
杭州消防部门接到报警的时间是在当晚7点19分,此时已不是生产高峰,也过了一天中的最热时刻,正常堆放在仓库里的化工原料硫脲为什么会突然发生泄漏呢?
根据杭州市“8·13事故处理工作小组”有关的书面通报,认定库存硫脲是属于受热分解、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而据第一时间冲进仓库的消防战士回忆,存放硫脲的仓库非常狭小,所有硫脲都是一层层叠加在一起的,通风很差。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正值酷暑,室外气温高,而仓库内的热度一时又无法扩散,进而导致短时间内温度过快上升,促使硫脲挥发。
工厂难道不知道如何存放这些危险品吗?没有注意到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吗?事发当晚,这家化工厂分管生产的彭副厂长面对沈坚副市长的质问,一问三不知,或许已经说明了问题。
实际上,昨天,杭州立佳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现场协助进行危险化学品转移处理,发现这家化工厂将易挥发、易燃、易爆的化学原料混合堆放,完全不合规范,一旦发生意外就可能引起连锁恶性反应。
目前,这起事故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追问二
危险品仓库为何与居民楼仅一墙之隔?
昨天下午,记者终于有机会得以完整地看到整个化工厂全貌。
这里与其说是化工厂,其实更像是一个化工品仓库,甚至连厂名牌都没有。整个厂房就是一个长方形仓库,总面积超过500平方米,东边是一幢二层楼,看起来像办公场所,西边是用铁皮搭起来的厂房,里面堆满了各种桶装、袋装的化工原料,前天发生泄露的硫脲就是存在这里的。南北则是由围墙和铁丝网包裹起来。
除了东边是条小路,另外三边全部是居民房。而与厂房西边一墙之隔的就是南坝85号居民楼。
整个化工厂堆放了大量的有毒物质,但记者找遍了却也看不到任何警示标志,只有两个禁止吸烟的吊牌,墙上仅有的一个灭火器也已是锈迹斑斑。
采访中,附近的居民还告诉记者,这个厂是1994年投入使用的,每每天气阴沉时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附近居民们都不清楚这个化工厂到底生产什么,因为厂房平日禁止居民靠近。
昨天,据来协助进行转移原料的环保公司工作人员查点,厂房里共堆放了19种、约10吨有毒化工品。
这样的化工厂是怎么通过相关部门审批的呢?本报还将继续追踪关注。
追问三
为什么群众无大碍却有多名消防战士中毒?
事故中,虽然有不少群众反映吸入了一些气体,感觉口干头晕,但并无大碍。为什么参加救援的多名消防战士却发生了严重的中毒反应呢?
这主要是消防员在实施救援疏散时,为了先保障群众安全而置自己安危于不顾。
住在化工厂隔壁南坝79号的9岁刘治回忆当时情形:我和妹妹在家里看电视,是消防员叔叔敲开了门,见到我,他就把脸上盖子摘了下来,叫我往里面吸气……刘治口中的“盖子”其实就是消防队员保命的空气呼吸罩。
居民杨彩霞回忆了当时一个细节:“烟很浓,有的消防战士不得不摘下氧气罩对我们喊话,让我们拿上一块湿布捂着嘴巴和鼻子。”
除此之外,最初化工厂工作人员对泄露物品的介绍有误也对消防员产生了误导。杭州消防祥符中队是一支专业的化工抢险救援队伍,队员们有丰富的化工抢险经验。按照程序,赶到现场前,消防部门会要求相关单位介绍基本情况,并据此制定救援方案。
中队长铁广锐说:当时我们赶到现场,化工厂的人说发生泄露的是盐酸。根据经验,盐酸不会有大碍,再加上里面还有被困群众,我们第一搜救小组穿上普通化工服就赶紧进去了。
然而,第一小组进去后就发现泄露物绝非盐酸,但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尽快救人这上面,顾不了太多了。紧接着,第二小组搜救人员就全部换上了重型防化服,它使得消防战士与空气完全隔开,这组消防战士的中毒情况就明显较轻。(李阳阳 张阳 吴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