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报界宗师张季鸾墓旁建起养猪场 墓区弥漫猪粪味

时间:2010-07-14 09: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张季鸾。张季鸾新闻研究会供图

  如今,张季鸾墓所在的整个土坡都被高低不一的杂草覆满,连墓碑也被隐没了小半截。付雁南摄

  很难说张季鸾的墓地是冷清还是喧闹。那些偶尔造访这里的人,都觉得这片墓地“已经荒掉了”:四周长满荒草,整个土坡都被高低不一的杂草覆满,连墓碑也隐没了小半截。

  但这里又确实是个热闹的地方:墓地的东侧是一家砖窑厂,十几名工人每天都在忙着整理砖垛上覆盖着的防雨布和稻草,根本没时间分心打量几十米外的那块不起眼的碑石;而紧靠着墓地,在南面,新修起了一座种猪场,发情的种猪不时发出哀嚎,猪粪顺着院墙两侧的沟渠缓缓流出,在炎热的天气里恶臭扑鼻,叫人窒息。

  张季鸾的墓碑就这样静悄悄地立着。他生前用自己的文字关注下等人和底层生活,到他死后,他的墓地仍然没有与这些内容脱掉干系。

  1942年,这位《大公报》前主编的遗体,被从重庆迎返陕西故土,在一场规模盛大的公祭典礼之后,下葬在西安市杜曲镇竹林村一座占地40亩的陵园中。如今,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陵园几乎已经彻底被毁,在仅剩的一片一亩见方的土坡上,张季鸾后人补立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丛生的杂草间。

  从墓碑背面所刻的两则唁电中,人们仍能揣度出墓地主人生前的辉煌:毛泽东在电文中称赞张季鸾“功在国家”,而周恩来更是对他给予盛誉:“文坛巨擘,报界宗师。”

  可是,生活在墓地附近的大多数人,对这位报人的记忆却已经淡漠。周围的人们,并没读过他的文章,甚至根本讲不出他的具体身份。有的老人还能记起,这里埋了一个“文化人”,而年轻的女孩则认为,他只不过“是个教书先生”。

  与相邻的砖窑和猪场相比,这方小小的墓地很少有人祭拜,墓碑前摆放的花束早已干枯,四周稀稀落落的几棵松树长得也不茂盛。它和它所纪念的那个报人一起,曾经备受仰慕推崇,却在经历过时代风云之后,立在猪粪扑鼻的臭气里,显得有点儿灰头土脸。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