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医院为谋取暴利而开始使用分子筛装置自制氧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院自制氧纯度仅50%-93% 暗藏隐患
近段时间,工业氧冒充医用氧等问题不断被曝光,医院用氧的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报记者近日从广东气体协会主办的医用氧专题研讨会上获悉,长期以来医院存在医用氧、分子筛制氧两种氧气并存的局面,但对氧气纯度的要求却不一样,存在较大监管漏洞,且越来越多的医院为谋取暴利而开始使用分子筛装置自制氧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问题一:工业氧冒充医用氧
前段时间湖南发生的医院用工业氧代替医用氧事件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本报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由于我国对医用氧的配送和使用环节缺乏监管,使医用氧的经营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工业氧冒充医用氧的发生几率仍较高。
据悉,在我国,医用氧的生产企业须投巨资进行GMP生产改造,通过认证后产品才能上市,工业氧则没这个要求。另外,医用氧必须对杂质进行检测,一旦杂质超标,就不能出厂,而工业氧则没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市场上医用氧的价格往往是工业氧的两三倍。于是国内一些经销商就打起了用工业氧冒充医用氧的主意。
“如果是用钢瓶装的气态氧更危险。”广州一位姓邓的医用氧企业老总称。气态氧容易产生水分,导致钢瓶容易生锈。装医用气态氧的瓶子国家规定都是要定期检测含水量。而工业氧的瓶子则没有要求,病人如果吸入用装工业氧的生锈瓶子装的氧气,可能会把一些锈吸进肺部,导致肺气肿。
“我们很想将生产出来的瓶装氧气直接供给医院,但很多医院都喜欢用经销商的(因经销商会给回扣),我们的瓶子出厂后,经销商会不会回收了瓶子再充进工业氧就不知道了,可能瓶子上打的是医用氧,里面装的却是工业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