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职业乞丐来去专车接送 拒绝救助称给1万就走(图)

时间:2010-06-22 20: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职业乞讨现象调查特别报道

  他,衣衫褴褛,装着假肢似有残疾,坐在街边,不住地磕头乞讨;可一到晚上“下班时间”,趁人不注意,他取下套在“残腿”上的胶皮套,神奇地变康复,跳上前来接他的“专车”绝尘而去。

  她们,背着小孩站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强行”为人擦车,驾驶员如不给钱,她们便抓住车辆的雨刮器不松手;回到住处,她们买菜做饭,过着与常人无异的日子……

  一段时间以来,在青羊区的少城和青羊大道文化宫一带,不乏这样的乞讨者。令人不解的是,当民政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上前对他们进行救助时,却遭到他们“很生气的拒绝”。

  对真正需要救助的乞讨人员,我们有完善的救助机制和体系,但这些职业乞讨者,把乞讨当成谋生甚至发财致富的手段,用他们装扮出来的可怜模样,骗取着市民的善心,污损着城市的文明形象。

  职业乞讨 耍尽花招

  街面乞讨

  有人送饭还专车接送

  早上6点过,一辆火三轮车,两名30岁左右的男子,将三拨乞讨者沿途一站站送到。中午时分,由1名30多岁的妇女给他们送来馒头、包子、1瓶矿泉水。晚上临近9点,火三轮车再来把他们一一接上车。

  “这些乞讨人员是有组织的,完全就是‘上班制’。”在东城根街与东胜街交叉路口卖报纸的丁大姐起得早,路边的一幕幕,几乎每天都在她眼前上演。

  她看见过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妇人蜷坐在路旁乞讨。当时,天空飘雨,老妇人披了个硕大的黑色塑料口袋防雨。一对年轻男女路过。老妇人费力地探出身子,双手颤巍巍地伸到两人面前,不说话,只作揖。两人见状,一脸的不忍。小伙子立即从包里掏出零钱放到老妇人面前。走出几步,姑娘又返身,又给了30元。老妇人迅速把钱塞进衣服,面前的杯子里再次空空如也。

  她看见过一位女性侏儒,站在路边可怜巴巴地望着路人。有时还推着一个小男孩,车上放一个音响。旁人一多,她就开始唱歌。围观行人中开始有给她钱的,说:“都给点儿吧,他们也不容易。”于是,不少路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可是,大伙却被他们骗了!包括丁大姐在内的附近商家都知道,这些人都是一伙的,在东城根街沿线选择三个固定地点,人员轮换。早中晚出门有车送,回去有车接,专人送吃送喝。

  有目击者说,此前,“残疾”老人恳求一位过路的女士“行行好,给我点返家路费”。女士二话没说,询问对方家住何处,专门为其购买车票,扶着老人上了公交车,塞给对方100元后方才离去。几个小时后,该女士办完事又途经此处,惊讶地发现老人竟又回到这里,以同样方式继续行乞。顿时,气得她破口大骂。该女士可能不知道,每当晚上火三轮车一来,要“下班”的老人便不再残疾,取下腿部的胶皮筒,“嗖”地上了车,绝尘而去。

  路边做小生意的吴女士告诉记者,一次她见一名侏儒妇女脸上有伤,便好心送上食物,闲聊中对方漏了口风称:“伤是因为头天‘生意’不好,回去被打的。”听说她是被人从河南老家农村租出来乞讨的。“生意”不好,她就带着小男孩换个乞讨方式,在路边唱歌。

  路口“擦车”

  抓住雨刮器“估倒”要钱

  中年妇女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把戏穿帮,竟一把抓住柯女士的汽车的雨刮器,不停地点头哈腰。绿灯亮了,柯女士的车动不了,后面的车辆喇叭齐鸣。柯女士慌了,赶紧摸出10元钱递给中年妇女。

  上班高峰期,清江中路与青羊大道路口交通繁忙,在市区上班的柯女士驾着崭新的飞度车刚在十字路口停下等候通行,突然“啪”的一声,柯女士听到有人用棍子在敲打她的车身。柯女士一惊,转头一看,一名面色黝黑的中年妇女背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站在她的车旁,妇女拿着一个脏兮兮的鸡毛掸子,不停地在车窗上晃来晃去,打得车玻璃“啪啪”直响,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柯女士。

  柯女士正要询问是怎么回事。中年妇女的脸一下子凑到驾驶员位置旁的窗玻璃上,右手从车窗的缝隙中伸了进来,“大姐,行行好吧,我和娃娃两天都没有吃饭了,给我点饭钱吧。明天我就回甘肃老家了。”“你要钱也不应该跑到马路上来要啊,何况背上还有个娃娃。好不安全哦!”柯女士看见中年妇女背上熟睡的孩子,心软了,拿了5元零钱给她。

  巧的是,第二天,柯女士再次经过这个路口时,那个中年妇女背着另一个孩子故伎重演。惟一疏忽的是,她没有一眼认出柯女士。柯女士顿感上当,拒绝再给钱。可中年妇女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把戏穿帮,竟一把抓住柯女士的汽车的雨刮器,不停地点头哈腰。绿灯亮了,柯女士的车动不了,后面的车辆喇叭齐鸣。柯女士慌了,赶紧摸出10元钱递给中年妇女。中年妇女在接过钱的同时松开了抓住雨刮器的手,冲着柯女士嘲弄般地笑了笑。“这些乞讨者没有擦掉车上的灰尘,擦去的只是人们的同情心,污损了城市的文明形象。”柯女士说。

  “他们都是彻头彻尾的职业乞讨者。”府南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的工作人员王安龙多次前往路口进行调查和暗中观察,发现这些乞讨者大多来自西北某省的同一个地方。他们或背着小孩,或装扮成残疾人,挥舞抹布或鸡毛掸子“擦车”,骗取人们的同情心和施舍。有乞讨者甚至使劲撞车逼人给钱!晚上“下班”后,他们有的买菜,有的做饭,有的带小孩,分工明确。

  拒绝救助 以怨报德

  理发洗澡送车票

  统统不接受

  少城街道商业街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大小16条街道上,几个月来一直有5个熟面孔,他们不接受救助,对于工作人员的善意关怀也丝毫不买账,“有的是装聋作哑,有的甚至恶语相向。”5月27日下午5时10分,一长发披肩的乞讨人员在将军街68号前翻垃圾桶,大量蚊蝇伴随散落出来的垃圾飞舞。社区工作人员徐红上前询问、耐心劝说。对方先是不闻不理,后来暴怒,对徐红大声辱骂,并挥舞棍棒。附近群众说,早上7点左右,有人将他送到这儿附近进行乞讨。

  去年11月18日早上10时10分,一名老人在东城根中街某银行门前乞讨。社区工作人员送上矿泉水和面包,“老人家,这快过年了,您就不想回家和子女过年啊?”社区人员循循善诱,老人终于同意接受救助。在社区活动室的澡堂里,几名工作人员忍着老人身上浓烈的臭味,帮老人脱下衣服,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给老人换上干净衣物,还给老人剪短头发。社区赠送了一套棉被,购买一张车票,助其返乡。老人再没在社区出现过。

  然而,并非次次都如此顺利。有的乞讨人员来到澡堂,在工作人员帮其洗澡之时很是享受,哼着小曲;几天后,他又出现在街面上。

  少城街办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力邨表示,他们和城管等相关部门每天都对街面上的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和劝导,但绝大多数乞讨人员都是职业乞讨者,他们不需要救助也不愿意接受救助。

  如此回应救助:

  给我一万块钱我就走

  这些职业乞讨人员“消息非常灵通”,劝导人员一到,他们转身就走;劝导人员刚走,他们又出现了。“救助的第一条原则是自愿,可他们明确拒绝救助,我们不能采用强制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少城街办辖区的职业乞讨人员销声匿迹了,但李力邨担心风头一过,职业乞讨人员还会回来。

  对于民政、交警、城管人员伸出的救助之手,他们不但不感激,反而很“生气”。府南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的工作人员王安龙和同事多次向这些职业乞讨者了解情况,劝导他们接受救助,重新谋取正当职业。这些职业乞讨者却不予理会。一名职业乞讨者甚至对王安龙说:“我有权不接受你们救助,你们要帮我,给我一万块钱,我就走好了。”一名年轻男子一见劝导人员来了,大手一挥,冲“同行”说:“他们(劝导人员)来了,我们收工了。拜拜。”

  文化宫路口属于府南、光华、金沙等四个街道办事处辖区的交界地,这些职业乞讨者一见某个街办的劝导人员来了,立马过街“游击”到另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即使四个街道的劝导人员都来到路口,这些职业乞讨者也一点不心虚,“他们明确告诉我们拒绝接受救助。”

  市民说法

  职业乞讨

  违法还亵渎了善心

  “在路口乞讨,甚至施舍,其实都是一种违法行为。”一位法律界人士说。《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前段时间,交警、城管、民政等多部门配合,对清江中路与青羊大道路口的“估倒擦车”行为进行劝导、教育和整治,这些职业乞讨者目前已经销声匿迹了。“对于需要救助的乞讨者我们有完善的救助机制和体系,完全能够保证他们得到应有的救助。但这些职业乞讨者纯粹在骗取和亵渎市民的善心,市民的轻易施舍只会助长他们的发财梦。”王安龙说。(记者 郭庄 王聪)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王赛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