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森海是个英国人,但他喜欢北京那些“土掉渣”的老物件,然后把它们变着法儿地印在自己设计的T恤上。
现在,他在北京的南锣鼓巷经营着一家名叫“创可贴8”的小店,专门卖自己的T恤。T恤上的图案,有的是单位大食堂的饭票,有的是搪瓷脸盆上印的金鱼双喜图案,甚至还有前两年刚刚废弃的北京2号线地铁票。
“这只是一个在北京18年的老外的想法。”坐在自己住的大杂院里,江森海笑着说。
这个英国男人本来在英国过着富足的生活,“家里有仆人,从庄园的一边走到另一边需要20分钟”。17岁那年,为了追求“自由”,刚刚高中毕业的江森海“离开了傻X的贵族生活”,开始四处旅行。他先去了非洲,又去了南美和印度,最后停在了中国。
“在这里,我和邻居、朋友、哥儿们的想法都特别接近,我特欣赏他们那种‘哪儿凉快哪儿呆着’的感觉。”江森海说。很快,这个在英国庄园中长大的年轻人不仅在北京定居了下来,还住进了胡同里的大杂院,跟一群大爷、大妈成了好朋友。
在这里,他又坚持收集了好几年“有味道的过去的东西”,直到2005年,他才突然想到,这些老物件除了摆在家里,也能印在T恤上变成一笔生意,“因为当时的北京实在没有什么有创意的T恤。”
很快,他的小店正式开张。在他出售的T恤上,印着五花八门的图案。有些是老北京才熟悉的,比如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上税后领到的税单,画着熊猫射击的火柴盒图案。有些则是“外国人眼里的北京”,比如“宫保鸡丁”四个字,这是许多外国人最爱的中国菜。
还有些图案会让人会心一笑。在一件印有“单位”拼音的T恤上,印着一幅图画: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摆着一部电话,“一看就是七八十年代的领导。”
为了找到这个图案,江森海专门跑去博物馆,最后找到了造型合适的蜡像,面对记者,他并不想多做解释。“‘单位’代表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体制的印象吧。”江森海摊开双手说。
这个在中国呆了18年的外国人坚持,自己“没有再特别找什么”。那些印在T恤上的图案,完全是因为它们“漂亮”或者“好玩”。甚至,因为担心“敏感”,他曾经“枪毙”过好几个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些简单好玩的图案很快吸引了许多人的兴趣。江森海还记得,在自己开张的第二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骑着自行车从店门口经过,扭头看了一眼,又掉头拐了回来,拿起一件印有北京地铁线路的T恤问:“多少钱?”
“68。”江森海说。
“买了。”这个小伙子三下五除二脱了自己身上的T恤,扔在地上,又穿上新买的那件,临走丢下一句:“你挺有创意的。”